响起来,有副官进屋通禀道:“报告长官,今晚安排的饭局时间快到了,现在备车么?”
张效坤点了点头,旋即转头招呼说:“走吧,兄弟,给你介绍几个生意人。”
…………
离开将军署,汽车在县城里最红火的一家酒楼门前缓缓停住。
张效坤任由帮闲前簇后拥,朗声大笑着缓步走上楼梯。
目之所及,尽是趋炎附势之徒,一口一个“效帅”地叫着,场面相当热闹,江连横却只默默跟在后头,有意拉开一段距离。
大厅里也是人满为患,逐一拜会过后,方才转进走廊,去了一间雅间。
推门一看,迎面就见偌大的圆桌前,分别坐着各色人等,有精通汉语的东洋商人,有精明干练的华人买办,有满嘴“毛子话”的跑崴子,也有稍显落魄的白俄军官,空余的主位,自然是静待张效坤前去落座。
几番介绍之下,江连横虽然听说过不少人,但大多都是头一次见面,就不免说了许多场面话,互相恭维起来。
待到张效坤落座,立刻满堂喝彩,人人都在恭维他平定“讨奉军”的丰功伟绩。
“张将军王师所向,义旗所指,不战而屈人之兵,恐怕只有兵仙再世,才能得此战果,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奉承的话,五花八门,不带重样儿的,张效坤怎么听都不觉得厌烦,但今天到此,自然不仅仅是为了庆功。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张效坤便开始把话题往“军费”上引导。
毋庸置疑,能进雅间落座的,自身都有点能耐,大家也都打算在他吃肉的时候,能跟着分口汤喝,毕竟官商勾结,才能火穴大转。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张效坤也的确够意思,没忘了老弟,时不时就冒出来一句:“这是俺兄弟,你们手里头要是有啥好货,记得照顾照顾!”
所谓的“好货”,无外乎就是人、枪、土,间或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来路不明,去迹可疑。
海参崴是远东大港,不少洋货都在这里装卸上岸,北方混乱,海关自然处处都有漏洞可钻;另有许多白俄贵族退到此处,都想着尽快逃亡,免不了途中被人勒索、敲诈一笔;还有不少“国际联军”遗留下来的军火库,因为无法遏制红毛,也只好悉数变卖。
江家在线上有名有号,张效坤再居其中引介,买卖生意自然是手到擒来,可江连横却只是随口应承,并没打算真谈下什么。
他心里很清楚,宁安县已经不可久留。
再待下去,百口莫辩,那就真成张效坤手底下的“幕僚”了。
于是,当晚千杯不醉,脑袋里始终绷着一根弦,一桩生意也没谈,半句废话也没有。
席散以后,不再跟众人前往青楼消遣,而是立刻返回旅店,将自家弟兄笼络起来。
“收拾东西,准备回奉天吧!”江连横坐在椅子里吩咐道,“明天就走,最迟后天!”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