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臣以为,主公可以借机选择良实温克、可用之人,另成一府,以重教之名,行正风俗之实,大办教育。”
一边看着张昭的条呈,一边听着张昭娓娓道来,王政大抵清楚的对方的计策。
关键还是在借势和示好。
简单的说,以虚名笼络徐州本地的士族,借他们之口宣扬王政的贤明,对百姓则减赋爱护,尤其在教育上要对底层百姓开放门路,施恩其子得其亲望。
细细分析,其实这项计策王政早就因为后世的原因,在有意无意地施行,张昭或许也是从之前的端倪除猜出了王政的心思,不但主动提出,更将方针变得具体明确起来。
当然,从一个模湖的想法变成一个可实操的计划,中间的难度有时候其实很大,而能完成这一步的人,其实每个时代都是真正的佼佼者。
看了眼张昭,王政心中愈发满意,无怪乎后世心高气傲如孙策者,弥留之际亦能说出“内事不决问张昭”这样的话,虽说对方没有加入系统,单就内政上的能力而言,的确胜过祢衡不少。
“先生之见,正与我同!”王政大笑起身,击掌而赞:“真酂侯之才也。”
酂侯,正是汉初三杰萧何的爵称。
“待明日聚集文武,商议过后,就按此办理!”
张昭大喜,两个人越谈越是投机,正是君臣相得之际,却于乎响起一声异声,王政一怔,循声忘去,见张昭笑容有些尴尬,登时了然。
却是张昭晚饭没吃便赶来议事,此时脏腑发出的抗议咕。
王政颇为感动:“先生用心了!”立刻命亲卫置办饭食,送将上来。
等吃饭的空儿,张昭想起一事,问道:
“主公新得的这位勇士,臣只听说是姓黄,不知叫何名字?是何来历?”
“黄忠,荆州南阳人。”
从荆州来的?
张昭先是一怔,这两地中间还隔了一个扬州啊,间隔何止千里?可见对方投效之心甚坚啊,便点了点头:
“好名字,希望他日后既为虎将,亦为忠臣,主公准备如何安排?”
若只是一个勇勐过人之辈,王政原本的打算,自然是将其发往军中,从个马前卒做起,毕竟古人早总结过用人之道,宰相起于州部,勐将发于卒伍。
但黄忠不是一般人,更何况对方为了投靠自己做了这么大的牺牲,加上其离开刘表的原因便是不受重用,王政也怕寒其热心,自不可能再按原本打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