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忖之间,王政敲击着键盘,好一会才道:“先让他做个都尉吧,年后便派去琅琊。”
听到这话,张昭犹豫了下,是不是给的太高了啊?
不过考虑再三,他还是没有把劝戒的话说了出来。
一则,他提这个话题本就是为闲谈,而不是真有心插手军队方面的事务。
二则,一开始便给都尉确实过高,可年后派去琅琊这个任命,一结合张昭所知道的王政明年的战略计划,用意已是昭然若揭。
这是想让那黄忠一参军就上战场立功啊,不可谓不看重。
按张昭的猜测,王政这是笃定那黄忠必然会在这一战中表现不俗,随后他才好冠冕堂皇的继续给此人升官啊。
既如此,他何必不识趣呢?
所以张昭最后反而是连连点头,似乎极为认可。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
“主公英明。”
......
岁旦前三日。
连着一整天,下邳城中来了许多马车,络绎不绝。入城之后,前有衙役开道,后有轻骑扈卫,大鸣大放,绕城一周,随后转入城南,向着新建的官学馆涌去。
下邳原本就有现成的官学馆,不过占地面积太小,又因为内城大户太多,扩建也是不易,王政大笔一挥,便直接在外城重新选了一处地方,新建了一所,名曰“伯驹”
伯者,伯乐也,驹者,千里马也,王政拟此名便是寓意希望此地既能涌现无数的良才美玉,而他亦绝不会令其埋没。
当然,外来的士子们方一入场,自然不可能直接进馆,附近的驿站、民居早被张昭令人加以修葺,暂时做接待只用。
王政前些时日下令各地举荐秀才,当时特别有要求,除了不在徐州的泰山郡外,各郡士子一定要赶在岁旦前送来一批,好参加岁旦日举行的一系列祭礼仪式。
有道是“新年新气象”,这样做了,也有利于向徐州的世家和百姓们宣示新建立的徐州官府敬儒重文的形象,方便来年施政的开展。
有了这么个政治因素在内,接待士子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王政思考再三后,交给了陈瑀负责。
陈瑀是下邳第一大族陈氏的家主,老爹是太尉,自己也作过扬州刺史,侄子陈登还是目前徐州年轻一辈里的隐隐第一人,无论声望名位皆是如今王政麾下文武里当仁不让的第一人,可谓再合适不过。
陈瑀也的确做的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