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回到明朝做塞王 > 第二百四十二章 征兵

第二百四十二章 征兵

暖,生计都成了问题,更不用说是打仗了。

    所以,明朝中期开始,各地活不下去的军户就开始纷纷逃亡,到了明朝后期,一些千户所甚至只剩下了不到一百人,有的百户所竟然只剩下了一名百户在苦苦支撑。造成了国家兵源的严重缩水,以至于打个努尔哈赤那样的强盗居然连十万人都拿不出来,质量还是参差不齐,主将杜松的头盔居然被对方一箭射穿了,还怎么打?大明朝的资源都被那些当官的掏空了。

    后世网上的一些满清吹经常说满清人用十万人的军队打败了明朝的百万大军,证明满清的那几个头子有多么多么了不起,满清的军队有多么多么善战,甚至有了“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样的奇谈怪论。某位知名的历史老师还经常在网上散发这样的言论,无脑的弱化汉族,吹捧异族,真不知道以他的节操和智商是怎么出名的,还好其微博账号已经被封了,再也说不出这种侮辱民族智商的话了,说不定真是冥冥之中明太祖显灵。

    实际上,明朝末年的百万大军其实都是账面上的数字,实际远没有这么多,就像一个千户所账面上应该有一千一百二十人,而实际上能打仗的连一百人都没有。举例来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进攻北京时,崇祯十分着急的问京营总兵吴襄道:“你手下到底还有多少兵力。”吴襄拍着胸脯说道:“臣账面上还有八万大军。”

    “那实际上呢?”

    “实际上能打仗的只有三千人,这三千人都是臣的家丁,要让他们舍弃家业打闯贼,至少需要一百万两银子的开拔费作为补偿。”

    全部家当加起来只剩不到七万两银子的崇祯听到这句话就去上吊了。

    从戚继光开始,明朝就开始募兵了,因为军户已经不堪使用,而花钱雇人当兵的成本又是十分巨大的,不仅要购买打造盔甲、器械,还要给人发工资,据史料记载,按照戚继光的标准招兵,招三千人一年至少要花十八万两银子,这对当时的明朝绝对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这还是嘉靖时期的价格,到了明朝末年,招兵的成本就成倍的向上翻了,尤其是辽东地区,因为当兵的危险系数实在太大了。

    根据熊廷弼给朝廷上的奏折记载,之前在辽东募一人当兵只需要七、八钱银子,自从后金崛起之后,给两三两银子都没人愿意干,因为死亡的系数太高了,谁也不愿意死。

    在朱看来,朱元璋制定的军户制度是国家招兵成本最低的方式,他必须坚决地让这个制度有效的运转下去,因此他一改朱元璋制定的军户自给制度,将他们集中起来,编入自己的大农场中,并且以工资加绩效的奖励方式给他们发工资,不再授予土地。

    这样做一来,可以集中国家的力量,进行规模化经营,高投入,高产出,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农业每年高产、增产。

    二来,每个人发多少工资都是规定好的,都是与实际工作绩效、工龄相挂钩的,明码标价,任何人不得克扣,若是出现克扣现象,已经查实,严惩不贷。因此,朱的军户们虽然没有了土地,但却变成了国有大农场的职工,每个月都有固定工资拿。而且,由于大农场的生产方式效率很高,朱给他们的回报也很丰厚,只要好好干都比他们种自己家的那几亩薄田强。

    因而,这些军户们也就接受了这样的生产方式,就算有些人一开始有意见,尝到甜头之后,心中还是>>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战神归来,百万将士跪迎天渊王大唐,我刚穿越,竟给我发媳妇凤舞年代离婚当天,被前夫小叔拐进民政局再世逆情颠覆你的认知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