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爷可是觉着有什么事情下面办得不够妥当的?”朱祁钰身边的太监待的时间都不算长,汪直终于熬出了头站到了随侍皇帝陛下的排班中。看到皇帝朱祁钰叹息,汪直连忙凑趣上前询问。
“什么事情办得不够妥当?”朱祁钰转过头看了看这个在历史上曾经让草原上鞑靼大为头疼的太监没好气的说道:“还真是是不妥当,而且是大大的不妥当,就没一个能办事的正经人。”
才升上来不久的汪直自然不知道这位才近不惑之年的皇帝这是玩的哪一出,对于毫无征兆说变脸就变脸的皇帝也只能抱以嘿嘿一笑缩缩头退两步装聋作哑这一条路来应对。
“整个大明朝能干事的人太少了,这个时候才明白早些年应该设立专科学堂,不至于让这么多读书人愣是没办法为朝廷所用了。”开疆拓土不仅仅是要武力征服,也需要人去经营,有人就需要有管理者,而大明朝可用来当官作吏的读书人还是太少了。
“爷爷说的是,咱大明朝读书人是太少了。也就是是爷爷有先见之明,早早就增加了科举考试次数和每次录用人数,不然大明朝的官员早就不够用了。”汪直小心观察,见朱祁钰没有什么变化这才又接着说道:“只是爷爷说的这个‘专科学堂’莫不是指前朝的明经科?”
三十老明经,四十少进士。都知道明经科好考,但是明经科上来的官员总让人觉得差人一等似的,更重要的是大明朝就没有明经科这么一说。
皇爷这话说的莫不是要在大明朝开明经科,这可是个大事件呐!
“不,不不不。”朱祁钰摇着头给否认了。
哦哦,皇爷没有打算在大明现有的科举制度外再弄一个出来。
“不是明经科那种,就像是现在民间的一些学堂,传授工、农、商技艺的学堂,只要念过书识字的就能去学,学成了就可以当......当不了官也可以做个吏员的。”朱祁钰想讲解后世的专科学校培养年轻人的那一套。
特别是中专、职校,没有经过正统的高中知识,但是年纪轻轻就能系统的掌握一门技术。虽然对这一门技术的理解不会很深很精,但是勉强做个基层干部还是够了,实在不行至少可以做个技术工人那种,能够解决人口快速增长下的社会需求。
至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嘛...总归要吃饱饭才能说其他的。不是有种说,人饿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