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亨的安排还是太轻率了,如果当时再多增援一些力量也不至于此。范广之前被派去攻过大宁,军马多是之前熟悉的,再辅以辽东、宣府支持,军力上应该不会比兀良哈差多少。
既然军报上说石亨在镇守大宁时对于兀良哈造成成了巨大的杀伤,那么兀良哈一定是需要这个冬天来休养生息的。
之前被瓦剌痛揍过才几年没好全乎,这一年多时间又被宣府杨洪暴打了一顿,再之后范广、石亨两人又轮流办了兀良哈一顿。相信这一次兀良哈是感觉到了生死忧关的紧迫,逼急了才全员动员发动了对大宁的争夺战。
既然这一仗兀良哈也没讨到多少便宜,那就别给他们喘息的机会,马上调集大军上去再打他一顿。这也正合了趁热打铁和趁他病要他命的千年兵法之策。
“那石亨很能跑嘛,既然这么能跑就先让他看看别人是怎么打仗的。”对于蛇鼠两端的领军将领,朱祁钰没打算惯着。何况这货还是个一得势就嚣张跋扈的主,这个磨磨他性子的机会不能错过了。
“回禀陛下,石亨此举着实不妥,本该依律严惩。不过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不如将他降为事官,命其仍在军前效力如何?”于谦提出了新的意见,老一套而已。
一但身处高位了,犯了什么错只要不被当场给噶掉就有机会起复,至少可以降为事官等待起复的时机。
在原有历史轨迹中,一大批犯事的官员都得到起复,甚至还因此而得到大跃进式的提拔。石亨就先是从大同事官直接被举荐为后军都督府后都督,武清伯。然后又因为组织北京保卫战有功,衔尾追击瓦剌大军夺回被掠人口等积累一跃升为武清侯,更是佩镇朔将军印成为实至名归的一方军阀。
更不用说犯事的赵荣、刘安、顾兴祖这种败类了。
“不准。”对于石亨的处理,朱祁钰坚持要有司鞫问议罪。皇帝的态度就决定了一切,下面自然有会来事的臣子把石亨的罪责定到明明白白。
“之前石彪本来是要因功封爵的,都因为他这个不成气的叔叔给压了一头。既然事实证明他那叔叔实在不中用,那就给石彪一个出头的机会,让他整顿军马,准备冬日里再去塞外走一走。”
定下了石亨的处理意见,当然不能忘记了石家另一个战将石彪了。做为老石家的掘墓人,如果不给他点膨胀的空间哪里会有作死的机会呢!
“京营里不是还有十万军吗?给范广加把力,也是替石彪吸引达子,升都过兴为都指挥佥事,充左参将,都指挥王良充右参将,统一万人助石彪自甘肃到大宁往来巡哨。天气日渐寒冷,达子各部更往南了,咱大明边塞难免不稳当。”安排了石彪往来巡哨,然后再找机会出塞攻击蒙古部族,石彪一定会因此获得更多战功。
“再让都指挥同知杨能充游击将军,统京营官军一万五千人,自大宁往山西大同一线巡哨。”官军派出去,一左一右从两个方向开始巡哨,其实也算是练兵。
军队不是驻扎在一处不动就好的,官军的人员身体素质也需要动起来才对。但做为封建时期,其实最怕的就是军队调动,这就很矛盾了。基本上不动的军队,吃不饱、穿不暖,更不存在荣誉感,甚至连武器装备都欠缺,除了打顺风仗之外哪有什么死磕强敌保家卫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