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真正能实现王道的只有三皇五帝时期,之后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全是打着王道的旗号去施行霸道。
而朱雄英就不搞表面这一套,光明正大的告诉所有人,我就是要走霸道之路。
而朱允炆却对这种霸道之术嗤之以鼻,他始终认为朱雄英当了皇帝之后完全就是不务正业,一顿瞎搞。
为了推行所谓的新政,任用奸臣,大肆屠杀士绅,导致风景秀丽的江南之地血雾弥漫,人人自危。
刻意挑动和宗藩国之间的关系,不遵祖训,大兴刀兵。
藩王……这么大的隐患都不处理,岂不知汉晋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危害社稷,江山动摇。
真是该做的事情一件没做,不该做的事情,做的比谁都有劲。
朱允炆自信,大明朝如果交给他,他一定比大哥朱雄英做的更好。
谋反也是为了坐上大位,他要向天下人证明,他朱允炆不比大哥朱雄英差。
“千岁若能登上大位,贫僧相信,一定是一位远超汉文帝,宋仁宗的一代仁君!”
道衍开始鼓励小淮王,其实心里都在发笑。
朱允炆听后,不自觉的偷笑起来,眼神中透着十足的骄傲,故意问道:“大师,本王真的能成为汉文帝那样的好皇帝吗?”
“阿弥陀佛!”
道衍双手合十,十分严肃的说道:“出家人不打诳语,淮王千岁却有尧舜之资!”
朱允炆顿时得意的大笑起来。
这笑声让道衍感到十分刺耳,虽然面带笑容,但内心却非常的不屑。
这话说出来,他自己都感到有些恶心,他不知道打了多少次妄语,都没有什么罪恶感,唯独这次,内心感觉十分对不起佛祖。
我呸,你还真能笑出来,就你还和汉文帝比,你连你大哥一半都不如,我说句了客气话,你还真把自己尧舜了,你给尧舜提鞋都不够料。
道衍其实一直都看不上朱允炆,他和燕王比,无论是能力和头脑,做事的魄力和果断,都相差太远。
别说燕王了,如果宁王,哪怕是谷王都认了,只要有那个心思,道衍都会立马就走,都不会多看朱允炆一眼。
选择这位小淮王,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别的藩王不和他这个秃驴一起玩。
……
高丽,平壤城外!
暴雨下了整整一天,到了夜里才逐渐小了下来,次日清晨,雨过天晴。
一场暴雨,冲刷了战场上弥漫的血腥气息,也缓和了双方你死我活的杀气。
平壤五门被明军全部攻破,李叔蕃不敢耽误,立马让人冒雨修复,可城门早已被明军摧毁,修是肯定修不了,必须要换,但城内并没有备用的城门,更何况一下子要换五个。
副将闽无疾出了一个主意,先用大石头堵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