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还有一些二流子啥的,反正吧,也是不愁找不到对象的。
去年秋收之后,就有一大波的人订婚了,年前就陆续都嫁娶了。
有那疼闺女的人家,直接把闺女给留在村里了,专门找村长和老支书,交了钱,在村里划了一块儿宅基地,然后盖了几间房,就让闺女带着女婿在村里过起了日子。
至于那人的亲家嘛,人家是一点意见都没有,这有单独的院子,房子是男方家给盖的,这就不是上门女婿嘛,而且,就靠山村这样的村子,可比他们自己村好了不止一星半点的,孩子能在村里过活,比回村好多了,说不定还能帮衬家里呢。
自打有人开了这个口子,好家伙,这陆陆续续的,已经有不下二十家人家把闺女留村里了,好在靠山村够大,这宅基地管够,这些可都是现成的壮劳力。
村子要想发展,这人口可是关键,所以,没人在这方面说三道四的。
但是可给其他村眼热的不行,这靠山村多一个劳力,他们村就少一个啊,但是户口这个事情,人家小年轻一结婚,夫妻投靠,不给办也不成。
就这么着,来回几次下来,靠山村的人多了二三十口子。
“咳,这难免的嘛,”老支书笑着说道,“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难免的,不过,以后这样的事情就会少了。”
今年的冬小麦肯定是成功的,差别就在于亩产多几十斤少几十斤的事情,所以,多了这么一季粮食之后,别的村子跟他们靠山村的差距就会慢慢消弭,那以后这优势也就小了起来。
“一年两年的,怕是还消除不了,老张支书啊,我的报告已经写好了,回头就要报上去了。”袁鹏蹲点这半年不是白蹲的,他是大有收获的,当年都说农业学大寨,他们这地方根本就学不了,那啥梯田,对他们这来说,太扯了。
不过,也好,他们现在也有靠山村了,就这个模式很适合他们这一片儿地区,袁鹏要想往上走一步,这契机就在这里了。
“那我就提前恭喜袁主任了。”老支书心里有数着呢,这一年多,肯定有不少人对他们靠山村有意见的,那为啥他和村长一点批评教育啥的也没赶上呢,估摸着都是这位袁主任和公社的杜书记给挡着了。
做为报答,村里的大小事情,他都没瞒着袁鹏,暖棚这个事儿除外,毕竟他们挣的那些也不怎么符合规定。
袁鹏跟谭嘉平那边处的也好,所以,他对整个靠山村的事情都是了解的,这了解还不是浮于表面,所以,他这份报告就很有内容了。
他可以肯定,只要这份东西一交上去,就算老爷子不帮忙,他也是稳了。
“不说这些了,老支书,走,咱们接着转转去。”很多东西,越是了解,越要仔细,就像这养鸡场,养了这么多的鸡,一次鸡瘟也没有,光是这一点,袁鹏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