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们送一筐,这才大大的缓解了压力。
除此之外,村里还对村民出手,当然了,拿钱直接买也行,对本村的人,价格就是成本价,比供销社收的价格还要低一成,要是没钱的人家呢,也好办,可以用工分抵,想要买鸡蛋了,去村委那里开个条子,写明要抵扣多少公分,然后大队里给盖个专门的章,拿过来就可以兑换鸡蛋了。
为了防止村里人从这头换了鸡蛋再去供销社卖,赚这个差价,村里每个月往外出的数量都是限定的。
每户每个月最多换三十个鸡蛋,有老人的,可以多换十个。
外村的人来换呢,也给换,价格就按照供销社的收购价格走,只收钱。
就这么着,养鸡场越发的红火了,村里又安排了好几个岗位,有工分有福利的,反正,比起种地来,也算是很好的工作了。
别的村子呢,有的把养鸡场咬牙办起来了,虽然现在的规模不能跟靠山村比,但是人家好歹是有收益了,让村里人跟着沾光了,最起码的,村里人能分到鸡蛋了,年底还能用比较低的工分,换只养大的公鸡,过个好年。
至于那些半途而废的村子,就只剩下羡慕嫉妒的份儿了。
“老张支书啊,咱这村里的养鸡场是越办越红火了啊,这可没少遭人眼红啊。”袁鹏去年大半年的时间都在靠山村蹲点,对村里的情况很熟悉,大家对这个没啥架子的主任,也很热情,当然了,袁鹏也没少给靠山村帮忙。
就像他现在提的这个,眼红肯定是有的啊,嫉妒的都有呢,本来大家都穷的好好的,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呢,结果你靠山村倒是好,弄起养鸡场来了,这一下就把大家的距离给拉开了啊。之前靠山村的日子也比其他村好点,但是,也就好那么一丢丢而已,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啊,这又是养鸡场,又是试验田,一年能多收一季的粮食不说,还有额外的收入。
也幸好暖棚的规模不大,还没让有心人看到眼里,只以为是谭教授自己的搞的实验,不然,靠山村现在就是众矢之的了。
反正,最直观的一个表现就是,大家现在一聊天就喜欢说,我哪个亲戚谁谁谁是靠山村的,那这一开场,大家立刻就热络起来,一会儿这,一会儿那的,总之,好像提到靠山村就有说不完的话题。
还有,现在靠山村的小伙子,大姑娘的,都老受欢迎了,现在钱媒婆都不用坑的骗的了,只要是靠山村的未婚对象,那老抢手了。
当然了,最受欢迎的还是许媒婆,这人本身就正派,给人介绍对象都是奔着让人好好过日子去的,所以,这么多年,还没弄出几对怨偶来。
人现在几乎是天天往靠山村跑啊,凡是家里有小伙子大姑娘的人家,就没有许媒婆不熟悉的。
钱媒婆呢,也忙,但是这些小伙子大姑娘的人家是不会找她的,她的业务范围是那些小寡妇,老鳏夫一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