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很显然,陛下这是准备对南方门阀世家动手了,让他打头阵。
毕竟,他乃富阳谢家的当代家主,在南方士林名望极高,是最合适的人选。
若是派个北方系的官员去,只怕会激起南方抗拒之心。
朝堂之上,南北之争自古有之。
自隋唐至宋,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都在中原,这让北人在面对南人时,天然就有一股傲气。
赵匡胤登基后,曾亲自制定了一条政令。
【南人不得坐吾此堂】
并亲自挥墨,高悬在政事堂的公廨之中。
自此,南方官员的晋升之路,便被一道无形的天花板挡住,再出色,能力再强,也入不得中枢,当不得宰相。
直到王钦若的出现,才打破了这一政令。
这是南方士林的一次重大胜利。
至此,晏殊、王安石、丁谓、杜衍、蔡京等一众南方系官员,接连登上宰相之位,并且朝堂之上南方一系的官员比例也越来越高,到了宋徽宗时期,南方官员的数量已经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原时空里,赵构南逃之后,南方集团欣喜若狂。
北伐?
北你妈个头!谁想北伐,谁就得死!赵构刚登基那会儿,成天嚷嚷着北伐,迎回二圣。
因为他心里清楚,只有北伐成功,挟复国之威,才能巩固岌岌可危的皇权,才能压制南方集团。
岳飞死后,赵构顿时消停老实了,从此再也没有喊过北伐,老老实实当他的完颜九妹。
“臣领命!”
谢鼎略微犹豫了一下,最终躬身应道。
韩桢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朕记得,谢卿有二子。”
谢鼎答道:“陛下好记性。”
韩桢问道:“可否及冠?”
“长子去岁及冠,幼子今年十七。”
韩桢沉吟道:“教育院如今缺人,朕欲让令郎入教育院为官,次子尚且年幼,先入国子监。”
这就是投桃报李了。
要知道,此去两浙可不是个好差事,几乎会把整个南方世家门阀得罪光。
南方集团的报复,哪怕是谢鼎这个当朝首辅,都顶不住。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所谓的南方集团,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群利益趋同的集合体,有官员、有门阀世家、有富商、更有地主士绅。
当这些阶层因为利益聚合在一起的时候,力量是极为恐怖的。
韩桢安排谢鼎两个儿子为官,就是在告诉他,放心大胆的干,朕保着你谢家!谢鼎当即行礼道谢:“陛下恩典,臣感激不尽。”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