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用户隐私。
新的v3系统鼓励网站在各个页面都放置代码,而不仅仅只是登陆页面。
这就意味着,谷歌故意,并且已经做到了这件事,它获得了几乎所有的用户日常浏览行为。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谷歌的广告点击率远超第二名一倍多的一个重要因素所在吧。
孟繁岐一边与伊利亚和阿里克斯烤串,一边在心中如此想到,不管这种验证码和后来的人机判断方式到底剥削了人们什么,普通人又有什么办法呢。
绝大部分人其实连基本的知情权都没有,他们可能十多年后二十年后都不知道自己曾经参与了什么事情。
就在不知不觉之间,协助录入上千万本书的大工程,又为科技公司标注了海量的数据。
在这些科技公司利用这些数据获得了足够的智能之后,又反过来分析用户们的行为,提供所谓的【个性化服务】。
最后,人们的行为被彻底的掌握,成为被彻底拿捏的鱼肉。
这不会是大家所恐惧的那种【老大哥】一样强权的监视,而是温润如水,不知不觉不经意之间得被控制。
人们甚至会自己选择被剥削,出卖自己的隐私,因为这实在是太方便了。
“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不用手机,其实也不会少一块肉,可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即便可以坚持,又有多少人有必要去这么做呢?”
步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普通人能做的似乎就只有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以尽量避免被掌握隐私。
只是这样的挣扎,在每年翻倍的数据海洋当中,显得那么得渺小,无人在乎。
“而我在持续推动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势必会让各大科技公司提早对各种用户数据感到渴求。”
孟繁岐意识到,此时的他,已经不是重生前被数据算法掌控的普通小职员了。
取而代之的,他成为了这一进程的重要推手。
看上去由棋子变成了棋手,实际上却什么也改变不了。
思来想去,孟繁岐感叹道,
顺应潮流的会成功,逆着潮流则会灭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