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大明元辅 > 第281章 朝归倭附(卌三)“千古”的诱惑

第281章 朝归倭附(卌三)“千古”的诱惑

表示,他认为高句丽实际上是整个东北渔猎民族的代表,和中山国的诞生过程具有相似性。

    以高句丽为代表的东北渔猎民族,在占据了下辽河平原之后,最有诱惑的选择当然是越过燕山山脉,进入华北平原。只不过以东北平原的地缘潜力,是很难直接与整个中央之国的核心地区相对抗的。因此在做到这一步后,东北渔猎民族政权所做的,往往是先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张势力范围。

    基于实力的对比,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往往是采用联盟的方式,而对于狭长的朝鲜半岛,武力征服是最为常见的方法。

    如果能够将蒙古高原、东北平原、朝鲜半岛这三块地缘势力整合好,这些北方边缘民族就拥有了和华夏民族平等对抗的能力。

    基于这种计算方式,历史上做得最为成功的,当然还是努尔哈赤所建立的满洲政权了,当然真正完成这一构想的人是皇太极——不过,由于孟古哲哲早已成了高务实的妾室,皇太极估摸着没机会出生了。

    于是高务实在文中举了个功亏一篑的反例:他认为金国之所以最终只得到中国半壁江山,问题就出在金国既没能拿下全部朝鲜半岛,也没能实际控制蒙古草原(金国对蒙古的控制基本上类似于中国的羁縻制度),因此不仅国力上有所欠缺,从地缘格局上来说也容易被颠覆。

    高务实认为,东北渔猎民族在占据了“下辽河平原”这个枢纽地区之后,并不一定会去改变这一地区的农业属性,例如改为渔猎。因为农业生产激发的地缘潜力,是大家都看得到的。

    所以,下辽河平原不仅会成为南进的桥头堡,也会为渔猎政权们提供主要的粮食来源,并使得渔猎政权有实力按照华夏民族的组织形式稳定下来。

    这一点与华夏民族如果想在对蒙古高原的战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先占据几个能够成为优良牧场的地理单元(比如河套),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当然,高务实平定蒙古所用的战马,本身出自于蒙古(土默特),这是蒙古自身分裂,并且其中一方被大明通过封贡控制了经济所造成的特殊条件导致。

    当然,无论是渔猎民族还是游牧民族,心里都很清楚,即使占据了下辽河平原,也还是无法与整个中央之国的核心区相对抗。他们所拥有的优势,在于他们本身的生产方式,能够提供比农耕民族素质和比例更高的军事力量。

    因此就组织结构而言,这些马上民族更愿意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控制足够数量的农业人口,以为他们经营这些耕地——高务实举例说,当初俺答汗从大明掠夺人口,很大程度就是为此。

    当然,高务实心里其实更想说的是皇太极大肆从大明掳掠人口。其一方面通过围猎等准军事行动保持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则通过行政手段禁止旗人从事农业生产。鞑清作为“封建”制度下的顶峰之作,无论是在控制中央之国行政方式上,还是扬长避短,稳固满洲政权的统治地位上,都有足够长的历史作为参考。

    从高句丽的角度来看,他们并没有对中央之国构成实质性威胁。因为在他长达7年的历史中,一直在为融合朝鲜半岛而努力,并且未能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达成真正的联盟。

    而高句丽之所以在历史上拥有那么大的名气,除了后世朝鲜半岛上的族群希望攀附上这个与其地缘属性有明显区别的族群以外,更在于它是第一个统一了整个东北平原地缘力量的政权,并以此为基础占据了下辽河平原这个枢纽>>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选手太老六,周姐呆妹气疯了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抗战:真理只在我大炮射程之内晴时踏雪覆白桥华娱及时雨,她们逼我做顶流寒王煞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