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祥符九年(1016)正月,寿春郡王(仁宗)出閤,真宗令中书选德高望重且品行兼优的官员为寿春郡王僚属。
然后,张士逊便入选了,成为了寿春郡王友。
历数外朝,论和官家之间的亲疏,张士逊决定冠绝外朝,因为和张士逊同时担任寿春郡王友的崔遵度,现在已经死了。
遍数朝堂,潜邸旧臣中,张士逊资历最老。
当然,李士衡推荐张士逊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大中祥符年间,他曾经和张士逊同为河北转运使。
两人同僚数载,结下了相当深厚的友谊。
另一边,听到李士衡推荐的人选后,刘娥的脸上无喜无悲,既没有表示排斥,也没有表示肯定。
张士逊作为朝廷重臣,刘娥对他的履历自然是了然于胸。
最初推荐张士逊的人是杨亿,不仅如此,杨亿还向王旦推荐了张士逊,且张士逊和寇准亦有私交。
乍一看,张士逊很像是寇准一方的人。
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此人处事颇为圆滑,准确来说,他既不和任何一派交恶,也不和任何一派过分亲密。
唯一让刘娥顾虑的其实是另外一件事,张士逊和官家结识最早,关键时刻,张士逊会不会倒向官家?
沉吟半晌,刘娥还是决定将此事交付廷议。“望娘娘悯之!”
又一次听到这话,刘娥顿时明白,李士衡这是铁了心要致仕。
其实,刘娥也可以继续打一打感情牌,说一些缅怀先帝,如今又主少国疑,继续挽留李士衡。
但思虑一圈,刘娥觉得没这个必要了。
“既如此,吾便准了。”
“谢娘娘!”
即便做好了心理准备,此时的李士衡仍然有些怅然若失。
三司使,又称计相,在朝堂上足以和宰相以及枢密使相提并论,就这么放下了,心中多少有点失落。
不过,李士衡很快就调整好了心中的情绪。
反正这三司使做的又不爽利,与其继续占着,不如抽身事外,回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刘娥微微一叹,挪步回到御台之上,半晌,她开口问道。
“今日召卿入宫,本是想和卿议一议茶法之事,此事,卿有何谏议?”
李士衡沉吟片刻:“此事或有可为。”
虽然更易茶法之事是由丁谓一党率先提出的,且李士衡对丁谓极其党羽感官极差。
但茶法确实沮坏,到了该更易的时刻。
“为何?”
自太祖时期开始,三司使的任期通常都很短,记载中最短的任期甚至只有一个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