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估降了下来,朝廷的利益确实得到了保障,但商人的积极性却大大降低。
众所周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品尝过高额回报的茶商集团,一看现在的回报如此之低,自然没了入中的兴趣。
少顷,李士衡直言道。
“今商人输粟边地,算茶钱,约为虚估三倍有余,出钱三十文,坐得三司钱百文。”
听到这个数字,刘娥顿时大吃一惊。
三倍?
不是限定虚估两倍么?
“怎会如此?”
惊讶过后,刘娥心中当即涌现出一股怒意。
损失的那一倍,都是她,不,是国朝的钱!
“娘娘可知交引铺?”
李士衡即将致仕,离职之前,他打算给某些人来一记狠得。
谁让这群人恶心了他那么长的时间!
交引铺?
刘娥在心中默念了一遍,这个她当然知道。
刘美在世时曾经和她说过这事,当时刘美打算入股一个叫通利的交引铺。
刹那间,刘娥明白了其中的猫腻。
然后,她便没了先前的心思。
此事决不能大动干戈,毕竟,财帛动人心,谁知道其中牵涉了多少大臣?
首先可以肯定,刘家必然是其中之一。
自己查自己?
刘娥怎么会干这种湖涂事。
她可以肯定,一旦她透露出要查此事的消息,那帮大臣们,多半会把事情往刘家身上引。
谁让她是女主当政呢?
她很清楚,别看很多朝臣看着是她的人,实际上她和他们并不是一条心。
就像是渡轮,风平浪静之时,很多人都会选择中途上船,但一遇到风浪,恐怕下船的人会络绎不绝。
“吾知晓了,此事当廷议之。”
言罢,刘娥微微颔首,而后话锋一转。
“三司职责甚重,卿可有人选推荐?”
听到这话,李士衡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可惜了啊,太后退去了。
不过,想了想也正常,毕竟太后的亲族也牵涉其中,且占据了不小的份额。
这事在特定的圈子里,并不是秘密。
如今看来,太后应该是知道的,纵使不知,也是默许。
少顷,李士衡道出了一个人选。
“枢密副使张士逊,上于寿春府最旧,且有纯懿之德,或可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