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在码头上派人传唤于我,叫我立刻下船进城,到镇江门上拜见敬谨贝勒!下官该如何应对?我们是现在发动进攻,还是再等一等?”
林庆业的船队,原有两百五十条大小船只,白天出发时在东江岛留下了一些船只守岛,抵达鸭绿江口时,又在帽儿山炮台附近的江面上留了几条,如今仍有两百多条。
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船队,想要在镇江门外的江岸码头附近全部停靠好,自然需要一段时间。
作为船队旗舰的林庆业座船,此时停靠到位已经有一阵了,可是眼下仍有大批船只没有泊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不要立刻发动进攻,饶是林庆业身经百战,此时也拿捏不准。
“先不理他。等江上其他船只多数停泊靠岸之后,我们就发动攻势。此时你已没有必要再冒险入城。”
面对林庆业略显急切的询问,杨振立刻拿定了主意,然后向他一招手,说道:“林将军过来看一看,镇江堡内的镇江门上,有一身着朝人官服者,可是你认识的故人?”
林庆业本来有些慌乱,见杨振这么说,先是松了口气,然后大步流星地走到重炮所在的位置附近,接过张臣递给他的千里镜,也往镇江门上望去。
这一望不打紧,只见他转眼间就放下了千里镜,惊喜满面地对杨振说道:“都督,镇江门上着我朝人衣冠袍服者,正是林某故交平安兵使柳林柳兵使也!”
“那么,这个柳兵使,究竟是何等样人?可以为我等所用否?”
杨振见那人林庆业满面喜色,上来就确认了那人的身份,果然正是率军走陆路,为满鞑子押送军粮的平安道兵马节度使柳林,心中也是一喜,当即追问了一句。
“这个柳兵使与鄙国许多人一样,明面上虽屈服于清鞑,但实际上心向大明,只是其人世故圆滑,少有反虏抗虏之举罢了。”
说到这里,林庆业放下了千里镜,向着杨振一抱拳说道:“若是能让他认识到此战都督必胜,那么他就一定会站在都督的这一边!”
“那么,如何才能让认识到我们此战必胜?”
杨振当然明白林庆业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只是目前情况下,他并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已经在镇江堡内的柳林看清形势。
再者说了,杨振率军攻打镇江堡的行动,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