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欢呼声中,孟尝君奉命来到秦国,宣太后和秦昭襄王商议,既然孟尝君如此有才,何不让他做秦国的国相?孟尝君也看出,秦国未来的发展的前途,的确不可限量。纵观天下诸国,要么有实力而没有野心,要么有野心而没有实力,即使二者兼备,却没有明智的人辅佐、雄才大略的君王坐镇。能够一统江山的只有秦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孟尝君认为,他就是这股东风,于是欣然答应做了秦国的相国。
只可惜,孟尝君是个齐人,于秦国而言,实在是个危险人物。秦昭襄王嬴稷不过是个名义上的君主,宣太后才是执掌政权的人,而宣太后此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多疑。
有人向秦昭襄王进言,说及孟尝君虽然贤达,但是他却是齐国的人,怎么会数典忘本呢?一旦有机会,他很可能会反戈一击,到时秦国再来反悔就晚了。秦昭襄王不敢擅自做主,向宣太后请教,宣太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将孟尝君撤职了。
本以为无官一身轻的孟尝君,不料楼缓竟然对他出招了。
楼缓此生,可谓一波三折。《战国策》中对其有记载,其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战国时赵国人,武灵王时期的大臣。在赵国为官期间,主张与秦、楚联合,支持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措施。赵武灵王为了和秦国结盟,与秦昭襄王相交莫逆,共谋对抗齐、魏、韩三国。赵国便将楼缓派遣到秦国,请求秦国纳其为相国。于是,楼缓便在这样的情形下,奉命进入秦国。只是赵武灵王没有料到,在楼缓入秦之后竟然从此背弃赵国,多次做出损害赵国利益的事。
楼缓为了彻底破坏齐国和秦国的联盟,一担任秦国的丞相,便下令逮捕孟尝君,准备选一个良辰吉日,将之斩首示众。
这下,孟尝君真的成了当初苏代所说的那只木偶人了。
万幸的是,孟尝君最终逃脱了秦国楼缓的魔掌,他逃脱的经历,正是一个著名成语的来源:鸡鸣狗盗。
门客给孟尝君建议,要逃脱秦王的杀害,就必须要找到能够劝动他改变心意的人,楼缓等人当然具备这个资历,但若以他们为突破口恐怕很难。那么这个可能的人,应该是谁呢?门客提到了秦王最为宠信的一个妃子——燕姬。
于是,孟尝君连忙托秦王的弟弟,曾在齐国为质子的泾阳君赢悝将孟尝君献上的一块白玉壁献给燕姬,让她在秦王耳边代为求情。但燕姬对价值连城的白玉璧不屑一顾,声言她只要那件狐白裘。那件狐白裘,朝中上下无人不知,是孟尝君献给秦王的见面礼,是齐国闻名天下的重宝。
孟尝君没有考虑周全,他单单献宝给秦王,却忽略了宣太后。宣太后并不是真的想要狐白裘,而是喜欢一个虚名,喜欢别的国家对自己的尊重。
宣太后执掌后宫,对燕姬之事自然了若指掌。她见孟尝君前来求情,思量孟尝君此人也不过如此,在秦国的一年并没有什么作为,也许他不过是善于收揽人心罢了。
于是,在她的授意下,燕姬提出了献上狐白裘的要求。她认为只要这个要求提出,孟尝君必然会知难而退,到时再杀了孟尝君,他就无法怪秦国不近人情了;即使他真的有本事,将之从秦王手中拿出来献给了燕姬,也是死罪一条。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然燕姬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