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非常少,只有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城市有建设,毕竟世界天然沥青的分布是极其不均匀,而东非在这方面自然禀赋很差,当然,作为一个大国肯定不是完全没有,就恩斯特自己所知刚果的沥青砂资源不少,也就是刚果出海口位置,基本和东非油气资源分布重叠。
而且沥青这种东西,价格也不会高到哪去,即便比水泥路体验更好,但是水泥路也有其优点,而任何东西有了平替品,价格也就不好涨太高。
恩斯特点点头道:“公路发展是多多益善,目前东非的公路情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和欧美之间差距巨大,所以在公路建设方面也不断加快。”
现在东非立国经过南非战争已经稳固,列强也改变不了南部非洲的格局,所以没有苏伊士运河……
而中东部其他地区的道路,因为地处草原或者高原区域的原因,加上道路建设较早,所以还能维持一段时间。
刘益德维尔说道:“截止到去年我们仅在黑森省就完成了两万公里的路面硬化工程,极大改善了黑森省的交通状况,其他地区虽然推进速度相对较慢,但是和以前相比也是极大的进步。”
黑森省是最早推进路面硬化的省份,因为当地路况在东非属于下游水平,东非在这方面都是集中优化多雨地区的道路状况,就比如黑森省和大湖区的省份。
“到去年为止,全国硬化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二十万公里,放在全世界也属于进度较快的。”他不重说道。
恩斯特还是把国防放在第一位,实际上东非铁路建设最早就是把国防安全放在首位的。
而且东非三大湖还集中在东部区域,这使得东非的湖运业比较发达,而且增长速度非常快。
18世纪末,工业革命期间,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这也是“马路”的由来。
说到底还是为了推动东非汽车产业的发展,作为世界前列的汽车产业“大国”,东非大部分路面的驾驶体验并不好。
驱散这些复杂的想法,恩斯特对安德烈说道:“铁路是关系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