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交通状况
而今美国铁路在二十多万公里,也就是说东非未来至少要修建二十万公里铁路来满足全国需求,但美国铁路不可能不增长,未来巅峰时期最少要长到四十万公里,对于这么夸张的数字恩斯特还是要斟酌斟酌的。
东非本土比美国本土(同时空美国没有阿拉斯加)大了近一倍,所以铁路翻倍也说的过去,不过根据前世欧美铁路发展的路径,恩斯特依旧要注意点。
当然,美国发展如此夸张的铁路和当前时代息息相关,首先就是美国人想不到未来汽车规模发展十分夸张,几乎成了美国家庭人手必备的交通工具。
其次是巴拿马运河尚未建设完成,这样美国东西海岸的主要交通方式必须依赖铁路来完成,如果走海路要绕一整个南美洲,这就好比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的亚欧贸易绕路非洲沿海是一个道理。
说起苏伊士运河,恩斯特的心情是复杂的,如果没有苏伊士运河,东非的经济绝对能在上一层楼,但是没有苏伊士运河前二十年东非在南部非洲的扩张也绝对没有那么顺利。
苏伊士运河开通降低了列强对非洲的重视,其次东非欧洲移民的主要路径和进出口贸易走苏伊士运河也更便利。
至于沥青路发展时间较短,在19世纪50年代前后,法国首先将岩沥青用于道路路面,1854年在巴黎修建了接近现在的薄层沥青路面,可称为热铺沥青路面的开始。
唯一的缺憾就是这些湖泊相对独立,没有形成五大湖那样相互联通,不过这样也有利于水资源的分散。
当然,全国来看水运条件较差,从区域而言就并非如此,尤其是东非境内多大型湖泊,全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前五十里就有六个分布在东非,而且其中三个世界前十,大湖(维多利亚湖)更是排在世界第三,仅次于里海,苏必利尔湖。
这些湖泊同时是东非重要的渔业资源来源地,这使得即便在东非内陆,淡水渔业资源丝毫不比沿海地区差。
这也好理解,两地的经济状况在东非并不全差,可以排在中上游水平,加之需求也比较强烈,所以推进速度快。
东非有沥青路面的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