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求利益啊!所以,本来要拿来祭旗的第一波辽东使者被解除了监禁,让他们与第二波使者同样享受使者的待遇。
而吴国的一位臣子,也给出了计谋。
是太子中庶子羊衜(南阳人,并非泰山羊祜之父)。
首先,羊衜认为诛杀使者固然能出一口恶气,但终非王者所为,所以请孙权将使者释放出来,彰显吴国的容人之量。
其次,则是建议孙权顺势应允公孙渊所请。
再度接纳公孙渊为臣子、声称定会遣兵马前去救援,可为他张势助威,让辽东兵将士庶更加死力对抗魏国。魏国攻伐辽东的难度多一分、时间多一日,对于敌对的吴国而言都是喜闻乐见之事。
最后,便是此番出兵,无论如何都能使吴国获利了。
因为魏国知道江东与公孙渊早就闹翻了,也定然没有想到,吴国竟会不计前嫌的遣兵过去救援。从战术上来说,是出其不意。
且此番名为前去救援,实际上却是趁火打劫。
如遣兵将过去抵达辽东之后,先沿岸考察地形地理、视辽东与魏国的战况如何后,再决定如何用兵。
若是战事僵持不下或者魏国有失利之迹,那就将船舰队开赴至辽水入海口,以将袭击魏国粮道之势,逼迫魏国罢兵归去。如此,哪怕吴国一矢不发,都能让公孙渊感激江东,不吝搜刮地方拿出大礼来报答救援之恩。
毕竟公孙渊也知晓,与魏国刀兵相见后,天下也唯有吴国能帮他了。
且为了日后魏国复来征伐时,江东犹如此番这般不远千里来救,他就不会在这个时候吝惜战马与资财。
而若是辽东有不支之像或者已然败北了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直接乘势攻击辽东各个沿海县邑,掠夺人口与资财而归以报当日之仇、裨补先前航海的损失。
甚至,若是时间与条件皆允许的话,还能约上高句丽一并将乐浪与带方郡给虏掠一空、满载而归。
羊衜这个计策,不管是孙权还是其他臣僚都拍手称赞。
因为他深谙江东君臣最大的顾虑:吴国此番兴兵过去,并不需要亲自加入战局,更不会与魏国兵马舍命鏖战。
说白了,就是不管战事朝着哪一种结果发展,都不会伤及吴国根本。
所以事情也就如此迎来了定论。
孙权设宴待辽东使者,明确告知他们江东必然会遣兵相助,为了增加可信度,还自爆了先前让江东折戟沉沙的广陵之战,以自己在孙韶墓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