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将孙怡随着孙韶北上后,戍守的职责便落在了副职郑胄的身上。
郑胄字子贵,是吴国大臣郑札的少子。
年少知名,有若其父才学博达之誉,且知兵有韬略,虽才干不如陈表、诸葛恪等人,但也担当得起江东后起之秀之谓。
故而,他如今未至而立之年便已然官居裨将军之职,在水军中历练。
值得一提的是他乃豫州沛国人。
也就是这层缘由,让刘禹觉得生擒了他献给夏侯惠,要比提着他的脑袋投魏更有意义。
却说,刘禹在遣王家子侄前去船上后便归入坞堡,先去叮嘱私兵部曲尽可能驻守在营门处,做好接应魏军的准备,然后只身去寻郑胄。
待寻到,便将郑胄拉到一边私语。
声称他的部曲从广武湖逃回来的屯田军士口中,得到了一些匡琦城甘将军的消息,似是关乎到叛乱的隐情。对此,他觉得兹事体大,也无法判断真伪更不敢隐瞒,便让部曲将那个军士带去他军营中看着,如今过来想请郑胄过去见一见。
郑胄一听,当即肃容。
也不疑有他,在叮嘱麾下将士好生戍守后,便随刘禹而去。
他并不觉得这样是擅离职守。
如今不过是广武湖戍守点叛乱了而已,又不是魏军来袭!
且征北将军孙韶都亲自引兵前去了,他暂且离开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
再者,江都坞堡自从孙策时期就已然修筑。
虽说在魏曹丕第三次亲征时,吴兵还主动放弃了一次,但至今都快十年了,早就重新修缮加固过了!且常年驻守着上千士卒,即使数倍魏军来袭都能坚守到大江南岸的兵马来救援,他有什么好担忧的。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才刚走进刘禹的兵营就被按倒在地。
“啊!”
被按倒的他先是惊呼了声,待士卒以绳索加身时,才忿怒呵斥,“贼子,安敢缚我!?不惧征北将军归来后,将你满门皆诛!”
“征北将军归来?呵~”
蹲下身躯,刘禹抓着他的衣领,很是不屑的嗤笑道,“子贵颇有才名,然今为何犹不省邪?征北将军回不来了。”
这句话语,让不断挣扎的郑胄为之一愕。
片刻后,他才痛心疾首的说道,“将军待你不薄!朝廷亦不吝擢你官职,你何故反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