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屯兵在阴馆县了。
其实毕轨为人是很有才华的。
但止于文学与治理地方,在军略这方面就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算是中人之姿罢。可为听从号令行事的将率,若是为督将那就太勉强了。
然而,他自己并没这点自知之明。
尤其是如今有了争功之心,更是有了利令智昏的味道。
当轲比能亲自引着上万骑至楼烦关迎接步度根的部落出塞时,毕轨竟不自量力的派遣了苏尚、董弼两位将军引兵沿恒山山脉北麓西进,希望能够在楼烦关堵住将要北上的步度根部落。
在塞外之地,有上万鲜卑骑兵在侧虎视眈眈之下,竟是让数千步骑急匆匆行军,这与送死有什么区别呢!?
可怜的苏尚与董弼以及数千步骑,为毕轨的愚蠢付出了代价。
全军覆没
而这一仗也彻底坚定了步度根叛逃之心。
觉得将精力悉数放在抵御蜀吴入寇的魏军,对边郡之地已然没有什么约束力了。不必说,出塞而去的他一旦安顿好部落,必然会与轲比能频繁侵扰劫掠魏国的幽并二州。
此战军报传到京师洛阳,天子曹叡忿恚难当之余也倍感心力憔悴。
因为对他而言,毕轨的擅自出战兵败而归,不仅是丧损兵将令国威受挫,还让君权迎来了诘难。
潜邸旧臣啊~
他着力培养的心腹、越级擢拔的臣子竟不堪如斯!
这不就是意味着他识人不明吗?
尤其是此战兵败过后,许多原本游离在魏国与轲比能之间的小部落,将会觉得魏国步入虚弱而生出依附轲比能之心来。
也就是让田豫经营并州的计划增添了难度!
如此,曹叡如何不忿恚有加?
要知道,先前他想整顿浮华案的时候,还特地先将参与其中的毕轨给调去并州任职,免得受到牵连呢!
而他的一腔爱护之心,毕轨就是这么报君恩的吗?
为了一己之私,就连社稷与君王都不念了!?
在看到军报的时候,天子曹叡心中便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也当即罢了东堂署政,将所有近臣以及近侍皆遣散,独自在偏殿之中枯坐。
他需要私自空间来抚平情绪。
为了在接下来与社稷重臣计议如何讨伐轲比能时,他仍能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不至于做出错误的决策。
对的,他要攻伐轲比能以及步度根。
盖因胡虏蛮夷者,皆畏威而不怀德也!
毕轨没有兵败之前,魏国是可以坐等轲比能与步度根起内哄,然后再徐徐图之。
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