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恩出上
轻徭薄赋的谏言,天子曹叡已然不是第一次听到了。
诸如高堂隆、杨阜以及卫臻等人都做过谏言,就连专研学术的王肃都提及过。
但他们作谏言的出发理由是世道动荡与军争攻伐多年,黎庶多苦之,目的则是劝阻他不要再修筑宫殿、当以身作则崇尚起居清简等等。
所以,当夏侯惠声称魏国徭役赋税之重,已然令黎庶百姓甘愿为权贵豪右之家的徒附佃户之时,让他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
民乃国之本也。
黎庶的流失,也意味着国库将迎来空虚、武备废弛,最终演变成为社稷动荡、国将不国。
哪位君王胆敢等闲视之!
只不过,天子曹叡如今只是沉默以对。
因为他知道,魏国的徭役可能是真的很重,但定制的赋税并不算高。
治下的黎庶只要不分家分户,不管田亩增产多少、人口增加多少,官府征收的赋税都不会增加。另外,在田租、户调之外严令“他不得擅发”,以此来减少杂赋的征收。
如今天下鼎立,三家各自的疆域几乎都固定了下来,黎庶也不会再因为躲避战火而流连失所,屯田制自然就失去了推行的初衷。
“唯。”
若是日后他再上疏提议废屯田制,那些被放归民籍的士家与屯田客就不会认为这是朝廷的善政,而是将恩情记在夏侯惠身上。
要知道魏国之所以年年征伐不休而没有粮秣之忧,可都是屯田制之功啊!
灭蜀吴非一日之功,若废除了屯田制,届时拿什么供应士卒征伐?
难不成,让他步入汉灵帝卖官鬻爵的后尘吗?
你今日怎么都是提一些不着调的事情呢!
心略有愤愤的曹叡,正想出声斥几句,但转念一想,陡然想起自己已然在推动从屯田客中招募士卒的变革了
正如夏侯惠所言,屯田制的变革终究是要迎来一个结局的。
而莫说是现今提及的、连他都觉得有心无力的“民赋重”!
彼忧社稷之心可嘉。
赋税定制后,明令遏制豪强兼并、摊派赋税。
都犹如曹叡梦境之中倒下的那两颗大树一样,都对那座魏阙造成了伤害。
在他没有犹如武帝曹操那样的权柄之前,是无法整顿这种弊病的,问了也不过是自增忧扰罢了。
也是他们觉得备受不公的反抗。
因为这几年他整顿屯田积弊之政很不顺利。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