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其实是赏析和拆诗。
或许诗词协会这些老前辈们并没有什么作品,但蒲潼对他们的敬意可丝毫不少。
这些人之所以喜欢蒲潼这个晚辈,不仅仅是他有才学,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担起文化传承这个重担的心,从他们这群老家伙手上接过这个担子的责任心。
“蒲潼小友,老实说,我们诗词协会几个老家伙都比不上你的造诣,你不需要诗词协会来提升个人价值,但我们诗词协会却需要你。”
蒲潼一遍接电话,一边瞟了眼余纨纨,瞧给她吓得。
为什么考试作文要专门标出来,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除了篇幅问题,很大层面上还有诗词鉴赏层面的问题。
千里马是需要伯乐的,诗人也一样。
万一诗写出来了,阅卷老师看不出好坏来不就尴尬了吗?
蒲潼叹了口气,如果不是姜思榭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赏析自己拿出来的那些诗,没有他的“专业认证”,这些诗也不会那么火。
虽然是恭惟,但姜思榭老师这句话实在说的有些大,饶是蒲潼脸皮厚都有些绷不住。
真正能把这些古典文化发扬光大的,永远是下一批人,不是因为现在的人做不到,是下一辈人可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做得更好。
在一个安静的雨夜,置身在安静的书房,听着窗外的雨声,看着眼前的孤灯,漫漫长夜,仔细品读着一首诗或者是词,仿佛回到千百年前,置身于李白、欧阳修、李清照所处的那个年代。
才子佳人、帝王将相、落魄书生、股肱之臣,他们的笔下温暖、哀愁、旷达,在心中流淌出一股莫名的哀愁或悲伤。
在学生们读着各种诗词赏析诗歌典籍,谁又会想到那些不起眼的字和注释,都是他们的手笔?
姜思榭还记得有一次他去做演讲的时候,到了观众提问环节,现场有一个小姑娘问他,老师您是文人,那您有什么著作吗?
不接了,以后她都不敢再接了,这两位已经很顶级了,要是自己再接,怕不是会遇到领导班子。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