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杜预一听,连忙拱手,哀求道:「师兄饶命,且饶过我这一遭!我就是开个玩笑。」
盈师姐手黑,令师兄心黑,这俩姊弟惹不起,是真惹不起。
旁边的羊祜听着二人的话,有些不明所以,又有些若有所思:
「元凯不久之后要回军中,祜近日来,亦常闻诸位同窗提起军中之事,莫不成,是朝廷又有什么动静?」
在长安这么久了,他也算是略为了解大汉的一些事情。
按某些人的说法,就是天下才气一石,冯山长独占八斗。
故而就算不能像山长那般,能「给天下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但剩下
的两斗,也足够「为生民立命」了。
所以学院的学子们,多有「忧国如家,以天下为己任」的风气。
这等风气,与关东那边流行的避世玄学清谈之风大有不同,甚至可以说是相反。
加上朝廷这些年来,每有大事,都有从学院里召募学生实习的惯例。
如此,学生得到了学分,学院得到了声誉,朝廷得到了牛马。
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也正是因为这个惯例,所以学院里每有什么风声,就会有人猜到朝廷是不是又有什么举动。
「不就是成立统军府的事。」
冯二公子和杜预对视一眼,杜预开口道,「叔子你还不知道吗?朝廷决定在地方成立统军府,以替换现在的兵制。」
「统军府?」
羊祜一愣,然后有些反应过来,「倒也听说过一些传闻,只是对此事倒是不甚了了。」
他虽说在学院求学,但只能算是「走读生」,或者说是旁听生。
是没有办法享受到朝廷赋予学院学子的政策优待的。
所以有些事情,他不了解也是正常。
杜预见此,便大略讲了一下统军府的事情,最后解释道:
「成立统军府之事,想来与其它新政也差不多,都是缺乏人手,故而学院里有不少同窗都有些心动。」
「毕竟武学院不好进嘛。」冯二公子也是开口道,「但若是趁着这一次统军府成立之事,投笔从戎,说不得还能迂回一番。」
冯山长都曾说过,男儿当带吴钩,建功立业。
有了冯某人作为榜样,正值热血的学生们,哪一个不想效仿山长,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可是想要直接考入武学院,那是比太学院还要困难。
但如果前去统军府实习,然后再利用统军府的渠道参加武举,那岂不是与武学院出来的差不多?
羊祜听了两人的这一番解释,先是吃了一惊,还有这等操作?
然后又再大吃一惊。
汉国的武功已然足够盛矣!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