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欧式风格的建筑自己收藏。
事实上现如今,收藏古典建筑已经并不少见了,比较熟悉的名人收藏古典建筑的,用来在世界各地巡展。
不过那都是木质的古典建筑,运输、拼装等成本比石质的古典建筑少得多了,于游打算是找一个空地直接把这座建筑给拼在那里,成为一个历史标记。
只是相关的手续方面,于游还是需要顾学铭、吴泽勋等人筹谋,他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挺薄弱的。
选址方面肯定会在郊区,于游觉得与其去找一块专门的地皮,还不如就近在郊区的鲟鱼场把这座中世纪欧式风格的建筑给立起来,当做自己收藏的第一个古典建筑藏品,成就感还是挺大的。
一路上于游都在想象着自己在海上捞上的欧洲建筑像是堆积木一样在鲟鱼场附近的空地上拔地而起的场景,内心还是有些许激动,至少在收藏界内,能完整地保存一座古典建筑,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不是有钱就能够弄出来的,还需要逆天的运气,于游的经历也只是个案而已,其中还需要一定的运作,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把这些石构件组装完成的,还需要上下疏通和寻找相关的匠人,估计要到欧洲请一名通晓欧洲中世纪历史进程的专业建造师负责,不然单纯依靠工匠是无法复原的。
这件事情需要花费不少的心力,于游在想如果滨海方面的人脉无法走得下来的话,于游还有一个退路就是把这栋建筑给弄到塞拉尔沃岛上,只是那个岛现在还没购买,因此也不是一时半会能组装完成的。
“想这么多干什么,先让顾老安排人鉴定下再说,石构件可以暂时卸到鲟鱼场,具体怎么办,于游自己还不清楚呢。
回航因为没有具体的任务,大家的心情都很轻松,按照于游的说法,这次打捞的石构件的价值不菲,远远超出了自己出海的成本,因此众人的心理负担就少了许多,毕竟他们都是打工的啊,老板如果严重亏损的话,那么殃及的可是属下的员工,进行所谓的裁员行动,那就不妙了。
于游因为心系石构件的鉴定,因此在航行过程中没有停留,捕捞作业搁置的代价就是这次的出海只是收获了一堆的石头,如果只是普通的货色,那么于游这次就亏大了,当然了这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