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天当日的一脚,建议黄举天搬去小佛塔暂避。
陈延风有此心,黄举天毫不怀疑。
同时,他笃定陈延雷与陈家大翁,不敢轻举妄动。
直接带人冲击县衙,是造反行为。
平日里“官弱民强”,上面的官僚系统,或许还能睁只眼闭只眼;
唯独造反必须镇压。
况且,依时间推断,陈家应该还未彻底探清,黄举天在长安的底细。
只要不离开县衙,黄举天短期内不会受到人身威胁。
当下,陈家集体罢工的最大影响是——
少了很多人手去收集黄花蒿。
好在又隔一日,郑翊大惊失色地跑来禀告黄举天,城外来了许多临高、琼山县的百姓,纷纷求取神药治疗瘴疾。
黄举天听罢,冷静地交代郑翊,直接带这些百姓去现找黄花蒿,然后以凉水绞取汁液服用即可。
当然,多摘的黄花蒿当场收缴,带回县衙制药。
第三次打搅,则是因为琼州刺史。
在车马缓慢的年代,五天时间,足以让一则重磅消息传遍海南岛。
甚至飞越海峡,直达广州。
那位原本在勾栏中乐不思蜀的四品大员,嗅到了政绩的气味,竟不顾对风灾的恐惧,连夜乘船登岛——
这显然是个错误的决定。
由于夜色深沉,这位刺史在下船时不慎落水,染上了轻微风寒。
虽不是什么大病,但清凉的海水,却让他发热的头脑冷静了几分。
他不再急于直奔澄迈,而是选择入住琼州刺史府,并以上官的名义,召澄迈县令李景让和县丞黄举天前来州府,答询治瘴事宜。
事关政绩,这位王刺史虽想明确上下级权位,却也不愿显得过于咄咄逼人。
因此,他派了私人幕僚前往澄迈传话,态度颇为和蔼。
这一举动,让此前揣测黄举天背景的郑家人,愈发确信了自己的猜想,仿佛明天就能得到回报。
郑翊从未去过长安,但他已经看到了,黄举天带他前往长安的未来。
于是,他兴高采烈地第三次打搅制药组,却只见地上横着两具“尸体”。
郑翊绕开李老仆,踢了仵作学徒何明远一脚,急切问道:
“黄县丞呢?”
何明远累得连眼睛都睁不开,即便被踢到的部位隐隐作痛,也只是翻了个身,嘟囔道:
“县丞送药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