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承,其实本名管彦!”
虽然管翁只是点到即止,但魏哲却恍然大悟。
因为年初投军之时魏哲便打听过东莱郡的黄巾情况。
当时根据他打听到的消息,管承便为黄巾一方小帅,不过只在海上活动。
最有意思的是他抄掠还很克制,只在此间活动,从不越界,像是坐寇。
如今看来这管承恐怕只是打着黄巾的旗号而已,实则是管氏的黑手套。
毕竟在大海之上,海商与海寇往往都是一体两面的事情。
当然,管氏这招也不新鲜。
早在汉安帝永初三年,东莱郡便有海商张伯路起义,当时其人自称“将军”,时常乘船浮海抄掠滨海九郡,汉军一旦追击他便或遁走辽东,或隐匿于海岛之上,一旦汉军退却,他便复又抄掠东莱之间。
所以能在渤海之上做海贸生意的,几乎都和海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也算是管氏的家族底蕴之一。
对此魏哲自然是格外满意,又是寒暄再三,方才登船离去。
从东莱郡渡海至辽东,主要航线其实就是由三山岛至杳津。
辽东半岛南端之“杳津”,便是后世的辽宁旅顺老铁山一带。
虽然如今旅顺港并未经过系统开发,但是天然优良的水文环境还是让这处不冻港成为了北上登陆的首选。
至于这老铁山为何要叫“杳津”,全因辽东半岛南端都归杳氏县管辖。
故此待魏哲登陆之后,便可从杳氏县由陆路直趋西安平县。
从西安平县跨过鸭绿江,魏哲才算是跨入乐浪郡境内。
……
次日,经过一日的航行,魏哲与船首、苍头等人也熟稔了起来。
船首与苍头等人也知道魏哲是管氏的新婿,故此对他也很是巴结。
对于自己一行人被主家当礼物送人,更是没有半点不爽,反而颇为高兴。
毕竟管氏对魏哲如此看重,岂不是说明他们跟对人了?
故此在闲聊之时,这些人对魏哲也是知无不言。
船首更是可惜道:“郎君来的不巧,若是夏秋时节便要省力多了。”
魏哲闻言顿时好奇道:“哦?怎么说?”
那船首闻言当即颇为得意的沾水在船板上画图示意道:“郎君在杳津上岸,还需走数百里陆路方可到达乐浪郡。”
“可若是夏秋之时乘船浮海,那便可一路直趋朝鲜城下,何其轻松!”
对了,船首口中的“朝鲜城”便是如今乐浪郡的郡治所在。
而如今的朝鲜县,便是后世的平壤。
因为大同江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