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夏鼎 > 李煜的收藏

李煜的收藏

、编秩,注重所藏文献的精到完备,与同时代的一些政权仅只注重收藏大不相同,这也使他高出了当时的文献收藏象之列,独具特色。更值得一书的是,他还曾努力补缀残缺曲谱,再现原曲完美的魅力。他并不以收藏珍贵的《霓裳羽衣曲》残谱为满足,而是致力于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怎得几回闻”的大曲进行再度补缀、重现。他曾将残谱交给善弹琵琶的乐工曹生,令其补缺,可惜曹生按谱粗得其声,而未尽善。对艺术,一向要求颇严的李煜,遂又将残谱交给了他那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的昭惠国后周氏。周氏按谱寻声,变易讹谬,去繁定缺,“新音清越可听”,终于使残谱得到了较完关的重现。李煜的《玉楼春》词,便记载了他当时在宫中“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歌舞宴乐生活。

    5、刻书印书。不仅求书藏书,南唐自己也刻书印书。当时付梓印行的就有刘知几的《史通》、徐陵的《玉台新咏》等,且上面都盖有“建业文房”之大印。南唐成了当时最富盛名的印书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史称“文献之地”。“独以典籍自娱,未曾干预时政”的李煜,身体力行,为南唐文献的收藏、文化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北宋开宝七年(975),当宋兵兵临城下之时,李煜竟学梁元帝,令黄氏放火焚毁了内府图籍,使得所藏文籍及钟王字迹几乎全部化为灰烬。《江南别录》曾有记载:“城将陷,谓所幸保仪黄氏曰,此皆吾宝惜。城若不守,尔可焚之,无使散逸。及城陷,黄氏皆焚,时乙亥岁十一月也。”李煜在《题:序》中所发的激愤语夕竟成了对白己绝妙的讽刺。

    施沁认为,《江南别录》所称之“皆焚”图籍,恐不足信。北宋平江南后,大将曹彬舟载船装,掠走了南唐的许多藏书。李煜幽囚汴京时,宋太宗赵光义曾幸崇文院观书,并召李煜及南汉后主一同观书。太宗曾对后主说:“闻卿在江南好读书,此简策多卿旧物,归朝来颇读书否?”[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17,《李煜本纪》,中华书局1983年版。后主顿首谢之。可见图籍并未毁尽,但焚后所剩的,都被北宋掳略一空。

    南唐所藏的文献图籍究竟有多少?史载:太祖命太子洗马吕龟祥就金陵籍其图书,得二万余卷,悉送史馆。王应麟《玉海》称:“宋初凡得蜀书二万三千卷,江南书三万余卷”。马令《南唐书》则有宋初“得金陵藏书十余万卷”之说。这三万、十万之说,都是焚后所得,足见南唐藏书颇为丰厚,称为“文献之地”,当之无愧色也。而李煜以自己优秀的鉴赏力、独特的审美只眼、对文史、书法、绘画、音乐的造诣和创获,身体力行,着意提高了文献收藏的品味,又以帝王身份,召集和提携了一大批能工巧匠、艺术才人,功不可没。然而,当他在文献收藏上殊多建树时,却最终走上了国破家亡之路,令人可叹可悲。参见施沁:《李煜与南唐文献》,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5期,第47-50页。

    {宜搜小说www.ysxiaoshuo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四合院:开局就王炸!一个别想跑英格兰热刺王朝绑定内娱嫂子系统后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宁刀覆雪林清屏顾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