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七月初七。
燕赵和贺依婷从宾馆出来,贺依婷劝燕赵到她家去住,或是找个同学家或旅店住下,刘教授告诉他不要走夜路,最好明天一早再回家。燕赵囊中羞涩,又不习惯在别人家过夜,又没听到刘教授最后那句嘱咐,坚持一个人骑自行车回小水旗村。
贺依婷对刘教授的话深信不疑,两人分开前,贺依婷再次叮嘱燕赵,叫他万事小心。燕赵祖籍山东,继承了山东大汉那股不服输、不信邪的犟劲儿,口是心非的喏喏答应。
酉时末,燕赵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名家村后,名家屯在小水旗村西南,两村间的直线距离只有一千米,中间夹着一条大沟,这条大沟是天河县最大的天然湖天河湖的泄洪通道,每年雨季,天河湖水泛滥,开闸放水,滚滚的天河湖水,就是通过这条大沟,流进松花江。沟深五六米,最宽处足有十几米。
燕赵的父亲随他爷爷迁居到小水旗村时,这条大沟还是一条宽一尺、深一尺的小水渠,游鱼穿梭,拿起葫芦瓢,随随便便就能舀个三、四斤上来,回家加点“猫把蒿儿”,铁锅一炖,鲜嫩无比,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间,幸福的东北人,也没怎么饿着肚子。如今,大沟经过天河湖水几十年如一日的冲刷侵蚀,当年的小水渠逐渐“升级”,进化为如今的大沟。
大沟南北两侧,星罗棋布,是小水旗村和名家村两村死者的墓地,一些老坟因为各种原因,已经被遗弃多年。大沟逐年扩张,靠近大沟的坟墓便逐年向后退缩,个别坟墓,便一点一点露出了“庐山真容”,棺材板子包括里面的尸骨,被雨水河水冲进沟道,枯水时节,沟底遍地都是散乱的骨头和零碎的棺材板儿,大白天看到也瘆到慌。
燕赵九岁的时候,还在沟底拣到过一把刻满花纹的银勺,不知道出自哪个朝代?当时,燕赵的父亲步行两个小时,带着银勺,来到天河县一家银器店,银勺卖了一块一毛钱。在五分钱买根麻花吃两顿的年代,着实让燕家发了一笔不大不小的横财。
燕父高兴之余,“重赏”了燕赵两毛钱,燕赵久贫乍富,兴奋了好一阵子。他既得陇、复望蜀,“好吃不撂筷子”,那段时间,经常偷偷一个人坐到大沟边,眼巴巴盼着沟水早点淌干,他好接着下去寻宝。后来,沟水倒是如他所愿,干涸过几次,但是宝贝却不听话,再也没有在他面前出现过,让燕赵大失所望。
从名家村回小水旗村还有另外一条路,燕赵之所以选择走这条路,是因为这条路近,如果绕道三道岔村回到小水旗村,会多走出将近四公里的路程。这条近路平日走惯了的,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