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顶着,太后就算有那个心,也没那个力。
“玉田太过危言耸听了,或许有一二想法,然祖宗家法在,满朝文武可谓一心,谅也不过如此。不须庸人自扰了。不过,这个范希文的奏疏么,倒是有些意思,又把朝局给搅动了。”
梁丰见他轻描淡写,本想再深入一些说话的。但转念一想,要是给他和盘托出,到时候这老头少不得便要高度警惕起来,瞪着眼睛朝赵元俨那边去找岔子。这不是打草惊蛇么,再要把目标搞跑偏了的话,赵祯便陡然多出一个明面的敌人,要防这个,还要顾那个,掌控不好,那才叫一个乱。
想到此节,便不再多话,只跟着笑道:“那位范大人学生是仰慕已久了,和滕宗谅修撼海长堤。端的爱民如子,功德无量。现又仗马鸣声。殊为不易。无论如何,还请老大人照拂一二!”
“这个不消说,我自理会得。你且先把你自己管好,那个什么包拯的,一定要约束,莫再惹出乱子!”
“是,学生一定照办。”
可是事与愿违,他想照办。包拯又惹祸了。
这此祸更惹得大,也滑稽,有天意弄人的意思。根源还得从京华报开张发行说起。
话说夏竦得了太后便宜行事的旨意,还有什么二话?见便宜就占呗。
于是不再和那些二货部门扯皮切磋,第二天就用着政事堂的名义公文布告天下,朝廷拟出版发行《京华报》,天下读书人。有意为朝廷效力者,皆可呈文备选,题材不选,举凡朝廷各种正能量、民间意愿、歌颂声音都可以直达天听。还特地在右掖门和御街夹角处找太后批钱,建了一处《京华报》筹备处,呈文可以直接寄到。
最缺德的是夏竦以国事需要。特地下了公文给《汴水闻见》,要求全文刊登这一则告示,以传天下。
因为《汴水闻见》如今的名声太大了,不光京城知名,直到地方。甚至北朝和党项都有人专门采购,成了外国了解大宋的窗口。
好玩就好玩在这事上。梁丰压着包拯一定照旨执行,醒目版面刊登告示。包拯再不乐意,惹了一回祸,也不好意思再搞第二次了,只好老实刊登。
于是被一个人看见了,就是上次钻营不成,反被罗崇勋乱棍打了一顿的李淑。
这倒霉孩子蛰伏京城已经很久了,上进之心从未死过,只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