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刘凡决定暂时试行明代宰相张居正提出的“一条鞭法”,就是把各州郡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钱财,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实行这种办法,使没有土地的农民可以解除劳役负担,有田的农民能够用较多的时间耕种土地。
以此方法,来缓解屯田所需要的时间。在这个时代,刘凡根本没有能力禁止买卖土地,他只能等此法稳定住民生之后,再实施其他策略。
不过刘凡有些担心,就是“一条鞭法”这种美好初衷和历史上一样,以悲剧结尾。
“十常侍乱政,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贱,为人蠹害;何进一门,也是如此,若非仰仗皇后,他还在家杀猪屠狗,这些都是胸无点墨,目不识丁之徒,却居于高堂,使百姓跪拜,他们不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反而搜刮民脂民膏。归其缘由,这是察举制的弊端,无数不学无知,志大才疏者依靠宗族势力举为孝廉,此多无德也,与宦官外戚无二类。吾欲举荐陛下废除察举制,在选拔文官上面,以直言极谏、贤良方正、博学宏词、才堪经邦、武足安边等科考试选举官员,吾称其为科举。世家之中人才济济,吾相信寒门之中人才亦有不少,凡科举及第,金榜题名者,分郡县为官吏。不及第者,纵使世家豪族弟子,亦不用。大浪淘沙,以精明强干者替换宦官党羽,将宦官势力挡在科举门外。”
人世间,永远没有公平,平等可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纵使开科取士,也做不到公平、公正,那些萌门入仕者不计其数。大多数人都是终生不第。
历史的舞台上,总会出现一些特殊的人,来激励另一群人。
科举就和后世的高考性质差不多。
科举能打破豪门士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凡大汉境内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出来。而在后世,很多因为出身和地位不能被推荐上大学资格的普通人,只能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同样的,它们的得失不仅仅是影响到一人,亲人、朋友,故乡荣辱。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十年寒窗苦读。”“头悬梁,锥刺股。”
科举和高考好像就像双刃剑一样,每天起早贪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