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面宝镜相赠,有言道此镜与贫尼有缘。因此此镜贫尼一直带在身边。这镜中人……”
康熙一听,便命:“镜子取来朕看。”
妙玉合什道:“谨遵钦命!”她转身便去乩架一旁取了一名软绸包裹着的铜镜出来,双手奉给了魏珠。魏珠扫了一眼,见是一面铜镜,便双手捧着要递给康熙。
他身后妙玉却出声道:“皇上且慢!”
“高人以此镜相赠之时,曾有言道,此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镜有灵性,一向只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看照。但有一样,千万不可照正面,只能照它的背面。”
康熙觑着眼,紧紧盯着妙玉,见她神色无异,并无心虚慌乱躲闪之态,知她没有说谎。但是这位帝王本身,心中早已先入为主。他低头看着那铜镜镜身上的宝相花纹装饰,以及镜身的形状,大致能推断出是唐时所铸之物,更与此前武则天降坛的事实能够对应。
于是这位帝王便听不进什么只可照正面,不可照背面的鬼话,寒声道:“照了正面,便又如何?”
妙玉一窒,没想到帝王便是这样完全不信邪的,当即老实答道:“照了正面,便是直视内心所想所愿——”
康熙一怔,没想到竟会是这么个答案。但是他是千古帝王,又有什么所想所愿,是他自己不能直视的?当下康熙全不顾妙玉此前的提醒,一低头,便向那镜子正面凝神望去……
旁边魏珠轻声问妙玉:“大师,此镜既有这样的禁忌,敢问是什么来历啊!”
妙玉便答道:“那镜身上錾着的,就叫做——‘风月宝鉴’!”
魏珠登时一凛,记起了他爱徒的遗言,赶紧凝神往康熙那里看去,只见康熙左手持着那面宝镜,正望着宝镜的正面,早已是痴了。
不几日石喻随朱轼从直隶一带转回京城。他们师徒三人这次去了不少地方,年熙与石喻都长了不少见识,石喻更是坚持将每日所想都记录在一本小册子上,几个月下来,小册子上密密麻麻的几乎记满。
朱轼考校了两个学生的学问,都挺满意。单论学识阅历,年熙自然高出石喻不少,但是石喻胜在观点新颖,总是能从旁人想不到的地方出奇制胜,而且他小小年纪,一手文章总是写得真情实感,颇能引起旁人的共鸣。朱轼对他的进步很满意,知道这孩子再沉淀一两年,会试高中的机会便很大了。
朱轼一行三人走访了不少地方,朱轼身为左都御史递上的折子有厚厚一叠,除了一小部分被康熙帝批上“朕知道了”四字以外,有不少都转了刑部与吏部,命两部详察。
待到秋凉,年熙的身体有些吃不消,朱轼不敢怠慢,立即带着两个弟子回京。一回京年熙便病倒,还曾惊动了雍亲王府怀着身孕的年侧福晋亲自探视。只不过年熙并无大碍,只要慢慢将养,便能好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