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损失。
而袁世凯集团刚刚在战争中恢复了对山东将近1000万人口的市场控制工业增长。已经吃进嘴里的肉,凭什么要我再吐出来?
战争的乌云开始飘扬在山东半岛的的上空。
刚刚在战争中受到重创的英法,已经无力在远东压制日本。日本口头宣战,借着援助物资给英法,大发战争财。
所以基本上这一次战争,也不会有英法在后面支持,是日本一力主张,英法不想得罪日本,所以放任日本独走。英法只是想保有长江流域,广州等传统的商业势力范围而已。
随着新开发的朝鲜和台湾市场日益饱和,战争结束后国际市场的严重收缩,为了给予本国工业,开拓新市场的日本,正式站上了前台,磨刀霍霍,准备开打了。
执行军队开拓市场,加强国家工业化的国家政策路线,长远战略是,逐渐压制,民国工业化势力,打断北洋工业化进程的势头。
这个时代,日本没有狂妄的直接在国际政治活动中,强行的消灭朝鲜国的存在,只是随着大流,把韩国作为日本的殖民地范围。
日本本土人口加上朝鲜、台湾殖民地,总人口超过7000万。
而北洋的袁世凯占据山东、河南,河北,山西。
这些年一直向外扩张,袁世凯集团的控制人口,也差不多是超过8000万人的。
山东半岛有胶济铁路,再往南有枣庄到南京铁路,长江水路联通。
袁世凯政府在沿海地区向南部扩张受到的阻力比较大。但是在内陆地区,西线石家庄过郑州铁路继续向河南大步扩张,在郑州向西边的西安平原扩张相对还是比较顺利,地方势力基本上都没得玩。
一直到接近南阳盆地,开始收到较强的阻力力,大概实力区域划分就这个样子。
过了南阳盆地,再向南,无论是长江水道两岸,还是沿着海边都是列强或者是沿海地区,南方本土化工业势力的倾销范围。
北边袁世凯对区域控制比较强。而南方的势力范围区基本上是商业流通区,控制力比较弱,势力混杂,那边的商品更挣钱,本地的分销商势力就倒向哪边。
其背后隐隐约约站着列强的影子,军事威胁。
有些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如果你是工业化的人才,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国家财政会将工业化路上的所有隐形成本,全部帮你支付掉。你只需要发展挣钱,每年就可以按百分比的速度越来越强,复式增长。
有些人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数代人的家传祖业,有朝一日突然间经营不下去了。
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不过是到处求一条活路。
但无论选择走哪一条路,也不过是别人的脚下之石,登天之阶,笼中之鸟,棚中之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