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蔡琰出嫁前,蔡邕为她准备了,一份特别的嫁妆,诸子百家文献,这是他几十年的心血。
蔡邕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编修国史,然而乱世之中,这是很困难的事,为了以防万一,他将一些孤本,作为蔡琰的嫁妆,一同陪嫁卫家了。
还有一部分孤本,蔡邕让管家,偷偷运往了陈留,以待有缘之人,袁熙出使陈留时,得到了这些藏书。
后来董卓被杀后,蔡邕被王允下狱,袁熙救援失败,在蔡邕临终遗言下,蔡琰继承了,父亲蔡邕的遗志。
一个弱女子,来修编国史,这是很罕见的,也就东汉初期,大才女班昭,继承父兄遗志,编修了《汉书》。
在这汉末乱世,以蔡琰的处境,编修本朝国史,那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蔡琰幸运的是,父亲蔡邕留给她了,大量的文献典籍,还有她遇到了袁熙,得到了他的鼎力支持。
蔡琰:小女子不才,愿继承父亲之遗志,重修本朝国史,以鉴将来。
然而涉及到,袁家的问题时,蔡琰也不得不,以春秋笔法,隐晦点评一二,毕竟,他的丈夫是袁熙,对吧。
。。。。。
191年,冀州,邺城。
“谁可出使刘表?”袁绍决定结盟后,开始物色人选,他看向了郭图等人。
这时,郭图出列道,“主公,结盟刘表之事,干系重大,出使之人,身份必须尊贵,并能代替主公决断。”
袁绍点了点头,“嗯,言之有理?”
“所以,图敢保举一人,定能促使结盟成功。”郭图信誓旦旦地,向袁绍保证着。
闻言,袁绍来了兴致,“公则保举何人?”
郭图这才徐徐说道,“大公子,袁谭。”
“什么?”“大公子?”
待到他说完,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众文武错愕不已。
袁绍心下微惊,眉头不禁一皱,他看向郭图,“公则,此事你可要慎重。”
郭图没有惊慌,丝毫不惧道,“主公,出使刘表者,非大公子莫属。”
田丰本想说点什么,不过,话刚到嘴边,他又咽了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