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遇到问题,就要思考如何改进,让认识更准确,这样才能把工程干好。”
队员们认真听着,纷纷点头。王力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说道:“孙专员,各位同志,我也谈谈我的想法。咱们一直说要理论结合实际,可怎么结合呢?就拿等高线测量来说,理论上咱们知道等高线间距和地势的关系,但在实际操作中,戈壁滩的复杂地形、恶劣天气,都会影响测量结果。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死记硬背理论,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就像《实践论》里讲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我们测量出现误差,这是实践中的问题,通过分析误差原因,改进测量方法,这就是认识的深化。然后再去实践,看改进后的方法是否可行,这样不停地来回做,才能让我们的工作越来越精准!”
“还有咱们做代水泥,一次次失败不是坏事,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实践反馈,让我们对原料比例、火候控制这些因素有更准确的认识。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就否定整个方向,而是要把失败当作完善认识的机会,不断调整实践方式。”
孙专员听后,忍不住笑着打趣道:“嘿,没想到你还能干政委的工作!这话说得太到位了,就是这个理儿!”
学习会上,大刘想起往事,眼眶泛红:“去年工程大队在胜利五场那边遇到塌方,我就因为没吃透‘实践-认识’这道理,害得老班长……”他声音哽咽,抓起一把沙子狠狠搓脸,“现在俺懂了!失败不是坟头土,是垫脚石!”
小李满脸愧疚,挠挠头说:“俺以前常笑话老乡是‘土法炼钢’,今天这代水泥研制让我明白了,知识不结合实际,就是纸上谈兵。咱们得把理论实实在在地用在这戈壁滩的建设上!”
此时,远处的沙丘在月光下勾勒出起伏的轮廓,像是大地沉默的守护者。帐篷里昏黄的灯光摇曳,映照着队员们或沉思或激昂的面庞。张志成望着大家,心中满是感慨,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和自己一样怀揣着建设边疆、改天换地的梦想,在这艰苦的戈壁滩上,正经历着一场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磨砺。
“同志们,”孙专员站起身,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咱们今天学习《实践论》,就是要把理论和咱们的工程紧紧绑在一起。往后的日子,困难肯定还不少,但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孙专员的话刚落音,大家都使劲鼓掌。张志成跟着抬起手,却被带着药香的凉意按住。林悦的指尖正压在他缠着纱布的虎口,月光透过帐篷缝隙在她睫毛投下细影。“当心伤口。“她声音轻得像戈壁的夜风。
林悦微微皱眉,轻声嗔怪道:“你忘了自己手烫伤了?”她的声音不大,却刚好能盖过逐渐平息的掌声传入张志成耳中。这时,旁边的队员们投来了好奇的目光。张志成这才反应过来,脸上瞬间泛起红晕。林悦也察觉到了周围的目光,双手触电般赶紧松开,眼神慌乱地躲闪着,头也不自觉地低了下去。
两人都陷入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尴尬之中,好在大家的注意力很快被接下来关于明天工程任务的讨论吸引过去。
夜渐渐深,戈壁滩上的风依旧呼啸着,帐篷里的讨论声也逐渐平息,众人陆续散去。张志成望着林悦离去的背影,不知为何,他的目光竟有些难以移开。
另一边,林悦躺在自己的床上,同样辗转反侧。她想着白天自己强撑着去帮忙烧制代水泥,张志成关切的眼神,以及刚才那不经意间的触碰,心里像揣了只小鹿般怦怦直跳。她翻了个身,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可那一幕却在脑海中不断回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