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着是祭祀神灵不够,宁愿投人入河都不愿琢磨种田犁地的法子,可见在农事上,是不如平阳这等繁华处精通的。
而喜能够给自己攒出不少钓鱼的时间,还能以鳏夫之身,扶养儿子长大娶妻,在种田一事上,也的确有称道之处。
于是西门豹不耻下问,喜也乐意倾囊相授,让这铁犁牛耕正逐渐推广,引发天下震动的时代,再多出一些味道来。
何博在初时也跟着围观学习了一阵。
在后世,以何博的出身,早早就脱离了黄土地。
虽不至于五谷不分,但除了能认清楚自己入口之物的原貌外,怎么种它怎么收它,何博就一眼黑了。
而在战国之初,后世所熟悉、老旧、以至于被时代逐渐抛弃遗忘的一切,都还在像个孩子一样,茁壮成长,有些甚至连苗头都未曾出现。
像何博还做人时,路过乡野田间见到的那一条条田垄,在耕耘制度上,被称之为“代田法”,乃是西汉时期的发明,距离这三家分晋才三年不到,田氏代齐更是没有发生的战国时代,相差了三百来年。
不过“代田法”,也不是一夜之间突然窜出来的,此时此刻,已经有了点苗头。
在喜的指点下,西门豹命人根据田地位置的高低,挖了些沟,起了些垄,然后种植作物,覆盖上堆好的土肥。
高田种在沟里,低田种在垄上,以便排水防涝。
比起“代田”的规整,还有些粗糙。
但西门豹仍然觉得,这种种田办法,相比之前,已然十分先进了。
毕竟邺地之前的种地,还是休闲制,一块地种一年要休一年,等着土地自己恢复肥力。
喜对此也有些得意,“这种法子,一般人我可不告诉他!”
在这时,能多收一些粮食,就能多挣一点命。
如此的“保命之法”,自然是值得人珍藏的。
虽然多看看,也能自己学会,但对邺县人来说,前提是外出学习先进的种田技术后,还能回来——
在西门豹到来之前,
只有邺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