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队伍中,也依旧由锦衣卫看护的吉囊,倒是神色复杂的看着这一幕,也多次瞅向了城台上的大明天子。
他心中颇为羡慕和敬佩这位天子。
因为同样都是差不多二十来岁的年龄,对方却已经能掌控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还能建立起如此规模的铁甲强军,而他虽说是草原上的贵族,但在被俘之前也没能统一整个鞑靼。
他不由得暗想,如果是自己是这一位天子,能不能做到让这个帝国重新焕发生机?
他自问自己是做不到的。
因为他虽然不是大明的人,但他从小就一直在很认真的了解这个帝国的一切。
他自问,他比很多大明自己的权贵官僚还要了解自己的帝国。
毕竟,他作为草原贵族,一直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重新建立昔日大元的辉煌。
所以,吉囊很清楚,这个帝国在立国一百五十多年后的现在有多难重振。
但偏偏,他现在看见的情况是,这个帝国的确在重新振作起来,在这个大明天子即位后。
因为,他能够从这些出征官兵的精神面貌中感受出一种勃勃生机,从满城官民的兴奋神色中感受到一种蓬勃的希望。
吉囊也因此不由得再次想起了跟他比武的那个新科进士——唐顺之。
一个新科进士都能表现出利害的武艺。
吉囊就无法再坚持认为这个国家在文恬武嬉,而是不得不改承认,这个帝国的人真的可能在这位大明新天子的统治下,也在开始转变。
朱厚熜这时也想起了唐顺之。
因为还没卸下左都御史一任的桂萼向他呈递了一份新科进士报名做清军御史与试御史的名单。
所以,朱厚熜也就在对桂萼吩咐说:“既然那个新科进士唐顺之为朝廷立了功,战胜吉囊的挑战,就把他直接超擢为大同清军御史兼巡按御史,让他去大同继续推进核查军户和军田之事。”
桂萼拱手称是。
而杨一清则在这时微微一怔,心中也因此不由得更加确信唐顺之可能早就是天子的人。
唐顺之这里没多久就收到了自己被超擢大同清军御史兼巡按御史的谕旨和都察院文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