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彼长,敌弱我强,在相等人数下,蒙古和南宋的战斗力差距已经无限拉近,在这种情况下,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战术气势和装备配置。
霍青桐是天下名将,纯论排兵布阵、调配兵马,她和甄夫人堪称天下女子之最,杨妙真、东方暮雪、黄蓉等人皆有所不及,而唆鲁禾帖尼在历史上也有着极为耀眼的表现,被称为“四帝之母”,声名极盛,在这个世界她的能力也不负此名,但她的能力更多在于内政,在于对人心的把控和谋略算计方面,但要她一个善在家韬光养晦的“良家”妇女组织把控一场浩大的战争,委实有些难为人,她自然也有自知之明,所以无论是这场战争还是先前数月对金国的进攻,她都更多是作为一个象征,一个发号施令的最高首领,具体的上阵杀敌,命令士兵冲锋陷阵的任务还是在于蒙古残存的将领。
宋青书在蒙古里里外外逛了一圈,有意无意间坑死的不仅是蒙古的大宗师和宗师级绝顶强者,还顺带坑害了一大批名将军师,方夜羽、博尔术、赤老温、纳牙阿、合撒尔、伯颜、刘秉忠……太多足智多谋能征善战的良将谋士陨落,蒙古人虽然骁勇,但大将之才却不是勇猛二字所能催生的,更直白地讲,如今指挥蒙古军队作战的将领与霍青桐相差甚远。
气势方面,在同仇敌忾的情况下,蒙古士兵确实升起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但宋青书根本不在战场,根本无人知道他在哪里,连仇人都见不到,那股仇恨激起的气势自然会在不经意间退散,反观南宋这边则是个个气势高涨,相比于内部因素的变化,最直接的外在因素,武器配备方面倒是没有太大变化,蒙古人都是优良的骑手和射手,这点南宋天生弱势,在骑射方面明显不及,但这次宋青书几乎动用了南宋所有能征用的神臂弓,虽然远做不到人手一神臂弓,但重点招呼一下蒙古最厉害的怯薛兵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场战争甚是激烈,从白天打到黑夜,经过简单的休整后,又从天光初亮战至暑光盛烈的晌午,最后,见始终没有占到上风,反而损失越来越严重,唆鲁禾帖尼终于还是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见到败退离去,直到再也看不见踪影的蒙古士兵,立于战场上的南宋士兵纷纷发出兴奋的吼叫,似山崩海啸,他们中有很多人遍体带伤,血流不止,但他们完全顾不得伤势,脸上尽是激动兴奋的笑容,因为他们赢了,没有经过任何的阴谋手段,凭借自身实力堂堂正正地驱逐了侵犯的蒙古人,这再一次塑造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很多将领和士兵都将崇敬的目光投向了立于大后方的霍青桐,战无不胜的齐王没有出现提振士气,他们能取得这次胜利,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她的领导,他们不是没有听过翠羽黄衫霍青桐的大名,但男人的天性让他们总会忍不住去质疑、低视、排斥女子统兵,即使是齐王亲自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