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269章 “气死茅台”

第269章 “气死茅台”

nbsp; 因此,才有了与“茅台”品质接近、性价比更高的“习水大曲”担此重任。

    这件事本来没人在意,茅台没想到的是,因为《高山下的花环》这篇,因为靳开来无意间的这一句话,他们“茅台酒厂”居然因为此事受到了上级的指责。

    领导班子马上召开会议,一屋子人心情沉重。

    就因为一片《高山下的花环》,因为那个靳开来的一句话,他们的对头“习水大曲”,也就是人家“习水酒厂”,足足多卖了12吨。

    茅台酒厂也是下足了功夫,把数字统计的很清楚。

    确凿的12吨。

    12吨酒是什么概念?

    这绝对是个不小的数字,茅台当时的全年产量在1000吨左右,习水大曲则是500吨。

    这12吨要是划到他们茅台酒厂的头上,多卖出12吨,产值和外汇收入就将增加

    不敢想。

    领导班子都不敢想!

    然而最大的问题又不在钱上,在“真理”上。

    这次听说是经过上面的什么委员会判定,特别表扬了习水大曲,对他们茅台则给予了批评。

    这下真如靳开来所说的一样,“习水大曲”真成了“气死茅台”。

    “这么下去不行,得想个办法。”有厂领导提出。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报纸上天天登《高山下的花环》这篇,影响力在逐步扩大。

    再这么下去,他们茅台损失的,可就不止12吨了。

    更关键的是,万一人民群众对他们“茅台酒厂”有了意见,再反映到上级,这个事儿可就不只是一句批评了。

    嗡嗡嗡才过去几年,领导们心有余悸。

    茅台酒厂当即就此事成立了委员会,经过委员会一番夜以继日的研究和讨论,酒厂的领导们果断做出决定:

    派一个最有业务能力和原则性的生产科长北上,星夜直奔京城,找《十月》杂志评理,要求《十月》和江弦为他们茅台酒厂“平反昭雪”。

    茅台酒厂的这个任务,就发到了生产科长潘海清的头上。

    潘海清今年五十来岁,再过几年都准备退休过安稳日子了,没想到手里又接来这么棘手的一个大活儿。

    “海清同志,这都是为了四化建设啊。”

    面对厂长的说法,潘海清也只好迎难而上,喝了厂里的壮行酒,给厂领导们立下豪言壮语,而后坐着火车一路北上。

    彼时已然是九月。

    距离《高山下的花环》发布已经过了两月有余。

  &nbs>>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百岁大爷网恋奔现,我真是00后我就随便听下劝,咋就成仙帝了?斗破,但是女主剧本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