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 363朕所谓的禁海政策是错误的?

363朕所谓的禁海政策是错误的?

    从理智上而言,钱唐是愿意相信王布犁的判断。

    但是从情感上而言,他对于陛下如此秉公处理的冤案,最终会达到这种后果,又十分的不相信。

    “驸马你早年间是下过乡的,对于百姓的认知比我这个老头子更加的全面。”

    钱唐感慨了一声,方才在大殿内王布犁都没有泼凉水。

    他也不会掉过头去进去再给还在让百姓沉冤得雪狂喜的皇帝面前说这种话。

    尤其是王布犁的判断还没有实际的例子发生呢。

    只是钱唐了解王布犁这种看事看的深远之人,看样子这种事是会发生的。

    六部的尚书因为胡惟庸的案子就替换了三个,至于户部更是重灾区,从上到下都被清洗了许多人。

    钱唐觉得胡惟庸与王布犁之间的纠葛一点都不浅,可他几年前直接抱病在家,强行斩断了这份官场上的纠葛。

    事后钱唐想想,觉得王布犁早就看出来苗头了。

    王布犁对钱唐所言比他多了些许对乡间百姓的认知,倒是说对了。

    其实朱元璋是禁止官吏下乡的,填充乡间权力的是粮长、里长与遣牌唤民等制度。

    王布犁当典史,那也是借着平息盗贼的名义带人出城巡视之类的。

    朱元璋政策的目的是防止官吏扰民索贿,避免激化百姓与官府之间的矛盾,从而要聚集起来反对大明。

    朱元璋希望以粮长、里长等制度,作为沟通衙门与乡民的缓冲。

    衙门有事便压给由富民担任的粮长与里长,再由粮长与里长将负担压给当地百姓。

    若是官府发现赋税没有征足、劳役数量不够,也会将惩罚施加在粮长与里长身上,而非直接去压迫百姓。

    如此,百姓有怨便会聚焦于同属乡民的粮长与里长,而非官府衙门。

    大体而言,洪武时代的粮长与里长的性质,约等于地方政府的“包税人”和“承保人”。

    除了粮长与里长,乡村中不被允许存在任何其他权威。

    而粮长与里长由乡村富户担任,“皆岁更”,也就是每年一换,又排除了他们在基层培植力量的可能性。

    结果便是粮长与里长只有替官府征税征丁、替官府背害民黑锅的义务,而无其他福利,许多人因此家破人亡。

    “不许官吏下乡”政策的背后存在这样一番“深谋远虑”,朱元璋为何不满足于仅仅用严刑峻法去惩办那些坚持下乡的官吏。

    就治理地方而言,基层官员其实是有必要下乡的。

    就收取贿赂而言,基层官吏也有下乡的欲望。

    但是朱元璋不准他们下乡,还要特意开口子允许“高年有德耆民”>>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退圈后上恋综,我成了全网顶流海岛军嫂美又飒,高冷少校领证了重回2008我只想赚钱养家重生之时代先锋九域剑帝迁居港城的普通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