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只好绕到丁字沽镇北边,靠着卫河那边,这才找到一个空位,缓缓靠过去。
“黄船长,那里是什么?”
杨贵安眼尖,看到隔着一里多远的卫河河面上,有两个粗壮的墩子,立在河中两边,汹涌的河水碰到它们,都被分开,从墩子两边流走。
黄船长眺望了两眼,“哦,那是大桥的墩子。”
“大桥?从卫河那边到这边的桥?”
“对。要修一条横跨卫河南北的大桥,还要不影响河面上走船,具体什么样,我也不知道。”
“谁来修?”
“不知道。我只是听人说,滦州那边,有在滦河上修了一座大桥,上面走什么轨道车,下面还不影响河面走船。
现在他们在卫河上也要修一座差不多的桥。”
“那怎么只有两个墩子?”
“这里面有故事了。”
“什么故事?”
“去年冬天枯水期,这卫河河面缩了一半,跑来个建筑队,就在那里的河床上围了两个大圈,然后往下挖坑。
那天我闲得无事,跟着大家伙跑去看了下热闹。乖乖,那里围了一圈堤坝,把水挡在外面,里面挖深坑,又大又深,天津卫的西城楼都能塞进去。
后来我来回地跑船,看着他们把坑挖好了,扎钢筋,灌水泥,竖起了几根柱子,然后围着砌大石头,最后修了这么个墩子,空在那里不管了。
开始我纳闷,修这么大两根柱子,得多少钱?这么造不是浪费民脂民膏吗?后来听一位客官,工部桥梁设计所的工程师,给我点破了迷津。”
黄船长突然停下来,对水手们吼道:“把缆绳丢过去,系好了。你们撑着点,竹篙不要对着人,万一折断崩飞了会伤到人的!”
三人听得津津有味,急切地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迷津,可黄船长有正事,只好抓耳挠腮地在旁边等着。
黄船长盯着水手们,稳稳地把船靠在栈桥上,又转头对其他乘客说道:“我们在这里停三个小时,下午两点开船。
大家可以上岸去吃中饭,买东西。但是我得提醒大家,船不等人啊。时间一到,马上开船。
所以请各位上岸的客官一定要记得,下午两点开船,及时回来,千万不要误了事。”
“好,记住了。”乘客们七嘴八舌地应道,然后结伴上岸的上岸,回船舱打马吊或睡觉的自回船舱,还有在甲板上溜达散步的。
黄船长站在船头,继续指挥着。
“车手班的兄弟们,辛苦了,下回我们有缘再同船。
你们检修班,快点去检修船况,还要等老子三请五请啊!厨房班,快上岸去采办米菜,老子的船还要再跑一天一夜,明天中午才能到通州,你想饿死我们.”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