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
“有道理。”
众人继续往前走,过了新开街,来到北城和西城交界的鸣玉坊,这里住的多半是各衙门里的小吏,以及商号的账房管事。
走到巷子口,看到一堆人围在一处,还有十几个水贩子推着独轮水车,排着队在等候着。
“这是作甚?”
“朱公子,前面是井窝子,附近的人家都来这里打水喝。看来这里是一口甜水井,推水车卖水的人也来这里打水。”
“井窝子?”
潘应龙答道:“是的朱公子,就是有水井的地方。京师街面上共有水井六百六十七口井,此前只有五十九口井是甜水井,其余的都是苦水井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二性子水井。”
“嗯,京师多苦水井,朕知道。主要还是打井技术不行,打得井不够深。打深一些,出来的水就不会那么苦了。”
“朱公子英明。
学生也是得了朱公子指点,从四川富顺等地请来了擅长打盐井的工人,还有会勘察水脉的地理师,打了五十一口深水井,其中三十五口都是甜水井,其余的都是二性子水井。
顺天府又陆续在旧井的基础上打了二百六十九口深水井,其中一百四十六口井是甜井,只有三十五口是苦水井,其余的是二性子水井。”
朱翊钧点点头,“走,我们去看看。”
大家围在旁边,不远不近。
井窝子并列有两口井,架着两个木轱辘,井口很小,仅能容一口木水桶下去,井口旁边有两条长石槽。
有男子在摇着木轱辘,吱嘎声响,木桶被拉了上来,伸手一推,木桶的水倒在石槽里,哗哗地流了下去,流到槽口下摆着的木桶里。
排队提水的木桶有大有小。
大木桶需要摇四五次轱辘,提四五次水才能装满。然后两位男子用一根木杆穿过木桶把,一前一后把它抬了起来,后面的人用手扶稳大木桶,慢慢地走回去。
小木桶摇两次就装满了,打水的百姓一人就把它提走了。
轮到水车,足足摇了近十次轱辘才把水车装满,水贩子给摇轱辘的人塞了几分钱,推着水车吱吱嘎嘎地走了。
朱翊钧感叹道:“摇水轱辘是个辛苦活。”
“是的朱公子。
这些摇水轱辘的,都是坊里安排的,坊里青壮轮流来,每家每户每月缴一角份子钱,给这些摇水轱辘的青壮当工钱。
加上水贩子塞的钱,勉强让青壮们都愿意轮流来做这苦力活。”
朱翊钧看了几分钟,转身离开:“走,我们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