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脸色发白,身子哆嗦,“下官,下官有失远迎,还请督督.督爷恕罪。”
他吓得连如何称呼王一鹗都不记得了。
全慎勇上前一步,替他解释道:“启禀王督宪,辰州府卢溪、辰溪、溆浦、黔阳、沅州、麻阳六县,县衙主佐官总是会缺一两位。
好一点的有县丞、县尉和主簿,差一点的只有主簿或县丞一肩挑。”
王一鹗点了点头:“此前国朝吏部分拣官吏,全靠抽签。只是上有计策,下有对策。说是全凭天意,实际上多有舞弊。
给钱的就上天保佑,中个好签。没给钱的就中签偏远边陲之地。这里此前是荒蛮流放之地,就算被吏部签中,多半也是告病推辞不来。
现在新官制改革了数年,湖广还未被惠及到。不着急,凌抚台已就任,这次乡试虽然被宵小扰乱,只不过是推迟半月而已。
现在已重开乡试,录取的乙丙三科举人,按照律制将分拣本省为官。等到他们培训期期满,抚台会优先安排到辰州府、永顺府。
此外吏部会选调五百名国子监和学院招录生,分到各省锻炼。本督找方天官要了五十个名额,届时也会优先分到辰州和永顺府。”
全慎勇惊喜道:“那可太好了。多谢督宪。”
王一鹗挥了挥手,“改土归流,永顺府和辰州府是另一处战场,最是锻炼人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希望你们辰州府给湖南,给吏部好好锤炼几把好刀来。”
进到辰溪县衙里,王一鹗在全慎勇的陪同下,找徐耕田谈话。
“辰溪县事繁吗?”
“回督宪的话,辰溪县事不繁。此地百姓苗汉五五开,苗民平日自行其是,就算有纠纷也是各寨内部或互相协商,少有到县衙告事。
汉民多为此前的辰州卫军户,还有部分商旅。行事彪悍,多有纷争却喜欢自行处理。
此外本县检法官、司理官尚缺,鞫谳之事难以遵行。”
王一鹗笑着问道:“如此说来,你是侦办、缉捕、检法、司理一肩挑,一手包办?”
徐耕田双手一摊,十分干脆地答道:“没错,如督宪说的一样,我什么都做。还有征粮、县试、祭祀、修桥、河堤.其中最令下官头痛的是县试。
因为学子不足,溆浦县的学子也到辰溪来考试,叽叽喳喳,闹得下官头大。”
“你是什么功名?”
“南京国子监监生。”
王一鹗猛然想起,“前些日子长沙城传的县试笑话里,那位主考官就是你?”
“对。当时下官第一次任考官,东拼西凑,凑齐了考题,制诗诗名却犯了难,想了三五天都想不出来,临考时随意点了个《明月》为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