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也能解决生活的一些同类同质问题。”
许青山说的这些,其实并非创新。
他只是把叶新城的方法归纳总结成更系统性的体系。
“而且我们还要区分出概念跟术语,白起老师讲课有时候也会搞混淆了。”
“像酸、物质的量、化学平衡常熟数、盐类的水解这些术语,老师讲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经常当成概念?”
“但我们只复述表象,忽略意义,就会混淆概念,就像我们答题偶尔出错,会把电离写成电解,电子守恒说是电荷守恒,都很正常,有时候考试老师都没发现,给了分,但高考是给不了的,就算高考给了,真实的物理世界会给么?给不了。”
许青山把自己的体系概念完全展现出来。
叶新城陷入了沉思。
他是知道怎么做的,但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
他的化学是经年累月的热爱、学习打下来的基础。
叶新城原以为自己考试偶尔出的问题是因为粗心大意。
但现在看来,可能不一定。
“我在理解整个普高化学体系的时候,我是用完整的语句把我理解的化学概念表述出来的,去掉专业术语,去掉多重概念,用最本真的陈述语句来表达。就像......”
“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
“这是认知观念和已有经验的结合。”
“然后我发现的泛指,就会产生问题,发现并提出问题,就会出现兴趣、热爱和创新能力。”
“所以,宏观认知核心,微观解释原因,拓展下位概念,构造了我固若金汤的学科体系。”
许青山在纸上已经写出了完整的认知体系。
这也是他最近从化学里找到乐趣的方式。
“如果真的要对化学这个学科进行界定,那我认为......”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