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拉迪沃斯托克至哈巴洛夫卡之间这一段,钢铁厂现在就要开始囤积钢轨,这个工作明年必须完成。”乔治不想再等了,适当推动的效果会更好。
俄罗斯帝国从十年前就开始讨论要不要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
讨论到现在,修是肯定要修的,于是又开始讨论时候什么开工。
俄罗斯帝国的效率,如果没有外力推动,这一讨论至少又要十年。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工期至少需要十年。
乔治又能等几個十年?
帝国还有几个十年呢。
所以就算帝国不拨款,乔治也要开始修。
自己掏钱修铁路,花钱虽然多了点,至少没有交通部掣肘。
乔治也希望铁路的修建,能进一步刺激钢铁厂的规模,快速将钢铁的产量,提高到基本满足海参崴需求的程度。
现在钢铁厂只有一套炼钢设备,产量还很低,别说修铁路,连修建港口的需求都无法满足。
好消息是一套来自美国的设备已经在路上了,还有两套正在美国的工厂生产。
乔治从乌拉尔机械厂插队的炼钢设备,也已经提上日程。
卡努尼科夫的改进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明年海参崴就可以自产钢铁设备,到时候海参崴的钢铁产业,就会进入高速增长期。
“符拉迪沃斯托克到哈巴罗夫卡之间的铁路,要733公里,明年一年内,我们可能无法完成。”米哈伊尔真不是推脱,修铁路也不是简单轻松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
钢轨产量只是一方面。
关键是明年要上马的项目太多,海参崴拥有的资源又太少,就算把所有人都分两半,也不够用。
海参崴今年冬天又有很多劳工返回家乡,明年他们应该能带回来更多工人。
加上敖德萨过来的哥萨克,以及通过其他途径输入的劳工,明年海参崴拥有的劳动力,可能超过五万人。
五万人听上去不少,可是架不住海参崴要人的地方太多,真的不够分。
乔治要求钢铁厂增产。
就算解决了设备问题,总得有工人操作。
明年机械厂要投产钢铁设备,需要的工人同样更多。
穆麟德在清帝国的业务已经有成绩了,第一批波丹步枪的订单就有一千支。
这只是首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