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403章 花狂冯太后

第403章 花狂冯太后


    献文帝病重时,年仅四岁的孝文帝主动为父亲吮痈。

    四岁幼儿做出这样的孝行绝非本能,肯定是冯太后调教出来的。

    其余像相对节俭的生活习惯、对汉文化的高度兴趣、重视朝政多过宫廷生活,孝文帝的种种习惯和冯太后仿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

    当然了,最重要的培养体现在文化思想和政治理念。

    冯太后对拓跋氏皇族的教育非常上心,对孝文帝则直接上手进行调教。

    冯太后文化水平说不上多高,但她贵在能以执政经验消化理解儒家传统文化,把其中最实用最好理解的东西咀嚼加工一遍,直接传授给孝文帝。

    在冯太后的诲而不倦的教育下,孝文帝养成极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出深厚的汉文化修养。

    孝文帝动辄引用书传章句,对儒家传统有独到的见解,这为他日后全面转向汉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治理念上的影响更加深远,冯太后推行的三长制、均田制在经济领域开动汉化基础。

    孝文帝跟着学跟着看,鲜明地看到汉化改制带来的巨大收益。

    冯太后生前并没有一再叮嘱孝文帝要把改革继续下去,但改革成就已是天下人所共知。

    孝文帝看得真真切切,不用别人催,内心深处对汉化改制的认同已无人能撼动了。

    冯太后去世之后,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禁断胡语、改用汉姓、推行官员班禄。

    改革力度空前地大,触动的利益群体也远比冯太后时大得多。

    以至于招致朝臣大规模反对,孝文帝不得不以诈术实现迁都。

    面对这么大阻力孝文帝仍能坚持改革,政治底气毫无疑问是冯太后十余年临朝听政,一点一点为他积淀下来的。

    十六国和北朝推动汉化的三位功臣,分别是前秦天王苻坚、北魏孝文帝元宏和北周文帝宇文泰。

    这三位中孝文帝改革最全面、力度最大,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客观地讲,北魏的汉化改革其实是冯太后与孝文帝共同完成的。

    只不过冯太后做的基础的、深层次的、不易观察到的部分,这才让孝文帝独擅汉化改革之光。

    孝文帝对冯太后的感情十分深厚,冯太后去世,孝文帝哀痛过度,不食水米。

    还要遵汉家古礼为冯太后守丧三年,在大臣力劝下才作罢。

    此举到底是不是像冯太后当年灵前跳火一样做给世人看的,无从推知孝文帝内心想法。

    但从实际情况看,孝文帝当时帝位稳定,无人能够威胁他,并无作态给世人的必要。

    有道是,生恩不如养恩。

    孝文帝能够顺利长大、完完整整地享受冯太后的母爱,相比前代皇帝们他幸福得多。

    哪怕是从最基本的感情逻辑来看,孝文帝对冯太后的孺慕感激之情,也是发自肺腑的。(本章完)>>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全能真千金她马甲又被拆了七零美人软又娇,高冷京少想求婚难驯惨死重生后,宫门上下跪求我原谅这里有诡异锦衣暴徒:我靠抢夺罪犯功法开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