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揭竿而起,发出最后的吼声。
虽然他们在各地诸侯与世家的联手绞杀下惨败收场,但这场起义无疑给了大汉中央沉重一击。
汉灵帝为了平息黄巾之乱,向地方放权,准太守州牧等募兵自保。
而同时,十常侍之乱与董卓暴政接踵而来,各地的地方政府很快就借着种种名义,逐渐断掉了对中央的贡赋义务。
如今虽然董卓已死,但毫无疑问,他留下的这个千疮百孔的窟窿已经全被苏曜继承。
“卢太傅,具体的情况如何?朝廷的财政赤字到底有多大?”
听到苏曜的话,卢植叹了口气,沉声道:“大将军,如今朝廷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自黄巾之乱以来,地方贡赋逐渐断绝,朝廷收入锐减。”
“而董卓乱政期间,更是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民不聊生,国库空虚。”
“如今虽然大将军您快速收复了关中,并未对当地造成太大破坏,但是接下来登基大典和大婚仪式的开销,还有开仓放粮、赈济灾民、重整军队、犒赏三军等费用,朝廷的财政已经是陷入了绝境。”
“考虑到接下来还有重整官制和举办科举考试等各项支出,咱们别说熬到秋收了,今年夏天恐怕就过不去了。”
苏曜闻言点了点头。
对于财政问题,他心里还是大概有数的,这也是接受大汉朝廷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这其中,卢植没有提到的还有一个大头,那就是供养皇室的宫廷开支和朝廷百官的俸禄。
昔日曹操在迎回汉帝,接受了汉帝国朝廷后,由于凭空多了这么大一笔开支,为了弥补财政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饷,以至于后世考古有言“汉墓十室九空”。
如今,如此一个巨大的窟窿落在了苏曜头上,怎么解决也就成了他接下来要面对的头等难题。
对此,面对苏曜的提问,卢植首先道:
“大将军,依老臣之见,如今朝廷财政困窘,当务之急乃是开源节流。”
卢植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
“所谓开源,便是要增加朝廷的收入来源,眼下朝廷可从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自然还是重新恢复并加强对地方赋税的征收。”
“如今各地诸侯割据,对朝廷的贡赋多有拖欠,大将军可派遣得力官员前往各地,督促各地太守州牧等按时缴纳赋税,确保朝廷有稳定的财政收入。”
苏曜闻言,眉头微皱。
他深知,各地诸侯如今已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想要他们乖乖缴纳赋税,恐怕并非易事,不是派几个官员就能搞定的。
眼下他能够控制,并且稳定交税的地盘也就是两京司隶除了河东河内外的几个郡县,辽东虽然也能保证控制,但是路途遥远,本身也非富裕之地,不要朝廷的转移支付就不错了。
见苏曜不言,卢植自然也很清楚,这并非是什么见效快的事情,很快他便提出了第二个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