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口气。
这法,难道是李斯自己想变的吗?还不是秦王想变!
在秦王的极力坚持之下,哪怕李斯不信奉新法,也只能尽可能把新法的诸多好处给掰扯出来,而后拿着这些东西去说服众人。
李斯不是不在乎自己的学说,他不过是识时务罢了。
“劝导秦王宽容待人,让秦王变成一个‘仁君’,难道不好吗?韩兄事秦的最终目的,是存韩。若是韩兄能够助秦国完成变法,彻底改善秦王对外的形象,这对于韩国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李斯对着韩非循循善诱道:“至少,仁君是不会随意攻打其他国家的。”
拥有形象包袱的人,总比百无禁忌的人要好对付得多。
韩非听了李斯的话,半晌都回不过神来。
许久后,韩非才神色复杂地看着李斯:“你、你,不是,一心,事秦?”
否则,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李斯面上的表情有些无奈:“我当然是一心事秦,可与此同时,我也是一名楚国人。若我既能在秦获得高官厚禄,又能令秦与楚好好相处,那我何乐而不为呢?”
这自然是蒙骗韩非的鬼话。不是所有人都像韩非那样,一心惦念母国的。
李斯与其家人在楚国也不过是底层人士,纵使李斯靠着识字一项在楚国混了个小吏当,他家的日子也仅仅只是比普通黔首要好过一些罢了。
对于李斯而言,如今他在秦国得秦王看重,其余大臣们看在秦王的面子上,也对他客客气气,尊重有加。李斯可以在秦国朝堂上直抒己见,将自己所学尽数展现出来。
从前的日子与如今的日子差别如此之大,李斯又怎会怀念在楚国的那些日子呢?
也别说什么爱国不爱国之类的话,春秋战国数百年征伐不休,大国吞并小国之事时常发生。楚国不也是吞并了别的国家,这疆域才一日日变得那么辽阔的吗?往上数几代,李斯故乡那地界儿究竟属于哪国,还真不好说。
李斯觉得,韩非这般看重韩国,不过因为韩非是韩国公子。韩非对韩国,天然便多了一份认同感与责任感。
倘若韩非只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