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有点一团乱麻的意思了。
但好在,之前的黄海涛讲了一定的技巧。
先下后上,先外后内,一点一点地去寻找一个平衡点,使得骨折周围的肌肉力量,仿若条索状的非收缩性结构之后,再去进行复位。
让肌肉回归本真,只是肌肉,不是收缩的肌肉,也不是牵拉的肌肉,找准一个平衡点后,骨折的移位就会自然成形复位到原本的位置。
或许,黄海涛还有另外比较简单的描述方式,但至少,方子业只知道,黄海涛的描述操作过程的原理,就不简单。
足足三四分钟过去,方子业才终于是找到了一种平衡点,且通过同一着力点,多方力量同时添加的接抗力,使得患者的肌肉变得一定程度的软趴趴,仿佛这一下只是装饰品后。
方子业赶紧趁着这个机会,开始稍稍用力一旋转!
单骨折的复位,是可以通过撬拨方式的,但是,多骨折的复位,特别是几个断端之间的复位,想要将骨折的碎段和骨折碎块全部复位上去,且达到固定效果,必须通过旋转复位的模型来处理。
时间不长,也就是几秒钟的时间,方子业就看到了,之前本来存在的两个位置的畸形,竟然是恰到好处地拮抗在了一起。
而且因为之前肌肉被平衡成了软趴趴样,此刻重新改变了方向后,竟然变得紧绷起来,这样的紧绷力道,并不强,却恰到好处地将尺桡侧双骨折给合在一起。
固定,好像是完成了。
方子业见状,慢慢卸掉力量,只觉得手有点酸,脑子有点乱,心情稍微有点好。
特别紧张地看着卸力之后的前臂,生怕是这不稳定性的骨折,真的再次不稳定起来。
只是,过了好几秒,再过了十几秒,畸形都未出现,而且患者也没有特别疼痛的感觉,只是感觉方子业卸力后问:“黄主任,我这个复位,是做好了吗?”
他说着普通话,目光中带着询问。
黄海涛也松懈力量后,开始进行摸骨诊断。
摸完后,黄海涛整个人往后退了小半步,脸色被口罩遮挡,但是慢慢移动向方子业的目光,已经格外震惊和复杂。
瞳孔渐渐缩小,而又缓缓增大,仿佛一瞬间经历过窒息一般的生死转换似的。
“好了,先打个石膏,然后再下去做个平片复查,看下结果。”
“如果复位的效果值得期待的话,你就可以出院了。”黄海涛如此笑着。
而黄海涛的心里,却是在不断地打着鼓,不知道是酸涩,还是羡慕嫉妒恨,只是暗暗重复。
方子业现在的操作水平,就是那个境界,绝对是那个境界。
方子业竟然在没有理论支撑的情况下,单纯把操作练到了那个境界,这太过于难以置信啊!
师父,你不是说,只有极少数的一些教授,还有现代医学的一些老教授,才能够把手法复位练到那个境界的么?这需要长时间的打磨。
这tm不科学。
这到底是个什么鬼啊?
蛮力、巧力、本力。
黄海涛实在想不到,方子业竟然会摸到手法复位的本力这种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