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渔的工作会是晋陵年轻人的抢手工作,因为他们已经开始需要感受生活的美。偶尔申请调岗去种种地,摘摘果子,养养鱼,也不失为一件享受的事。
晋陵赚钱的业务越来越多,生产力也越来越高,哪怕是拥有百万人口,可去除了老弱病残,满打满算也就是七十万的劳动力而已。
而晋陵的产业众多,工厂规模全都在扩张。纺织、家电、钢铁、肉食、半导体、纺织机械、农用机械、摩托、汽车、饮料、食品、造纸、化工、学习用品、文艺,还有农林牧渔及其链路上的产业,更有县内大量的基础、公共建设,电力、水力,还有医院、教育等等。
还要再算上政府的公职人员,以及维稳所需的数目众多的警察、民兵,维护安全的消防、森林部队等等。
如此七十万劳动力分摊到各处,随着生产力释放出来,人力根本不够用……
八三年开始三县的合并工作,到八六年底,三年时间,实现了晋陵的农业机械化,梳理了农林牧渔工作。与此同时,也初步实现了农村人口进城。尽管大多数人还是住着板房,但确实释放了劳动力进入到工厂,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而在八五年的时候,晋陵就发现了劳动力不够的事实。因为晋陵要建设的东西太多了,光是基础、公共建设,就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
毫无疑问,相比起让人们搞建设,不如让人民搞生产来的划算。
于是又如同之前的那次一样,晋陵跟省里要人,省里向各县摊派人数,开始了省内的农民工流动。到了八七底,原本的晋陵十余万的工程队的晋陵人,全部分散流入了各个工厂,晋陵工程队的晋陵人只有几千个,他们带领外来的农民工干活,同时也进行监督,保质保量的完成建设任务。
而这个时候,晋陵做建设的工人数量,已经达到了近四十万人。
这一次晋陵真是一天变一个样了,内部的道路修到了各个农林牧渔的工作站,甚至是田地之间方便运输的道路,也都是柏油马路。
晋陵本身的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干净。学校更多,医院扩建的更大,大大小小的公园修了许多,市中心的区域也建设完毕,向外辐射建设与发展也不断的推进。
工业区建造完成,运转良好,生产有序。
职工房的建设也已经建设完毕,解决了百万人口的住房需求,城市也基本建设完成,或者说是完成了最基本的建设。如道路、公园、公厕、水路、电网等等基础、公共建设,完成了全市的供应,今后要做的就是对这些进行维护、升级,以及随着城市的扩张而扩张。
晋陵因为改革与开放而走在了前边,如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自然影响力也更加重大。有人来拍纪录片,各种的领导视察、外地领导考察建设成果,各种的新闻媒体满大街的采访、拍照,还有国外的人来到晋陵看看中国>> --